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親的年紀,不可以不知道。知道了父母親的年紀,喜的是,父母親能得長壽、身體健壯,為人子正可盡孝,承歡膝下;害怕的是,父母親年歲已高,身形漸漸衰老,能盡孝的時日,已然不多了!」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當子女長大能夠自立時,年紀都已經是三十、四十歲左右。此時父母親的年歲已高,古人云:「人生七十古來稀」,父母來日不多,為人子女更應謹慎侍奉,及時盡孝。
「一則以喜」,想到父母親的年紀已高,歡喜自己已經開始盡孝,回報雙親。更能保握此時父母健壯,自己可以多些時間侍奉承歡。此時自己若在社會上有所建樹,利益大眾,更能顯揚父母教子的美名。
「一則以懼」,父母年歲已高,正是天增歲月人「減」壽,能和雙親聚在一起的時光,已漸漸流失,害怕自己將面對「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痛苦與感嘆!從前時序進入臘月,未過正月前,家中就不許說衰喪話,這是盡孝。免得歲末年初,父母親又老一歲,不忍心讓雙親觸景生情,感嘆傷心!
孔子學生子路,勇氣過人,年輕時家中貧窮,曾經從百里遠的地方,歡喜的背米回家,奉養雙親。後來當上了大夫,食前方丈,擺滿了三牲五鼎,極為豐盛。但是每次用餐時,總是不由得落淚哭泣。想起過世的雙親,已然不在人世,想供養美食,已經失去了機會!
父母在世要趕緊盡孝,勝過去世後祭拜五鼎佳餚。假使昧著良心,貪取不義之財奉養父母,父母蒙羞,實違孝道。為人子女,何患貧窮?只要守住人格,能盡菽水之養,承歡膝下,父母安心,正是盡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