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概要十四講表(二十一)
  
第六講表  宇宙有情概況(之三)
                   
雪廬老人編表 ●思飛講述/旭真彙整

    

     ◎天道——苦厄

    三界諸天統皆有苦,下分別說之。

    欲五衰

    欲界天福享盡,壽將終時,自然出現五種衰相:
    一、衣垢——諸天眾銖衣妙服,光潔常鮮,福盡壽終之時,自生垢穢。二、花萎——諸天眾寶冠珠翠,彩色鮮明,福盡壽終之時,頭上冠花,自然萎悴。三、腋汗——諸天眾身體微妙,輕清潔淨,福盡壽終之時,兩腋自然流汗。四、身臭——諸天眾,妙身殊異,香潔自然,福盡壽終之時,忽生臭穢。五、厭座——諸天眾勝妙快樂,常所愛樂之座,於福盡壽終之時,自然厭居本座。
    五衰現時,諸天眾知必當死,愁憂恐怖,苦不堪言。

    三禪三災(火、水、風)

    色界三禪天以下,有水、火、風三種「劫災」之苦。「劫」譯為「大時」,乃一長時間單位,為佛典所常用者,有大劫、中劫、小劫之別。佛典言三界眾生世界之生滅變化,常用「成劫」、「住劫」、「壞劫」、「空劫」四中劫述之。「成劫」為一世界之成長期,「住劫」為壯盛期,「壞劫」為老死期,「空劫」為滅無期。一「小世界(初禪大梵天以下,內含一個須彌系)」每經一次之「成」「住」「壞」「空」為一大劫,其中含四中劫,每一中劫含二十小劫,如下表。

   

    一、壞(中)劫
    先說「壞(中)劫」,世界走向壞滅時,先有情世間壞滅。然後器世間壞滅。有情壞時,先從下界下地壞起,首為地獄眾生先壞,此時地獄眾生若其地獄業報已盡者,自然生起悔心,而轉生人中,不再落於地獄;若其地獄定業未盡者,則轉生他方世界之地獄中繼續受報。如是漸漸地獄有情壞盡。
    其次,畜生、餓鬼等有情眾生,亦漸次受生於人間界。爾時人中初由一人獲得初禪定,其餘諸人,輾轉隨學,亦皆自然獲得初禪定(可見眾生莫不皆有根本四禪之種子,故今能自然皆得)。且由初禪進至二禪,命終後皆生二禪天中。
    其餘六欲天眾,及初禪天眾,亦漸次進於二禪天中,故二禪天以下完全無有有情,是為一「小世界」之有情壞盡,須經十九小劫。
    第二十小劫(壞中劫之最後一小劫)則為器世間壞。器世間壞時,「劫災」出現,有火、水、風三種。
    首言「火災」。有情壞盡之後,爾時五趣所居之處,無雨水、草木等,日輪(太陽)之熱力增大,又以有情業力所感故,復有六日輪漸次出現(共七個太陽),火焰猛烈,大地、高山皆為所燒。火焰輾轉熾盛,乃至初禪大梵天,全被燒盡,灰燼亦無,此即所謂「火燒初禪、劫火洞然」。故初禪大梵天壽命為六十小劫(成劫初至壞劫末,不含空劫之二十小劫)。
    次言「水災」,八大劫一次,所謂「七火一水」,於七次火災後,第八大劫為水災。水災起時,漸降大雨,滴如車軸,更兼地下水湧沸騰,從地獄起,一直淹到二禪天,所有二禪天以下之器世間,皆被大水浸壞,如水消鹽,絲毫不留,此即所謂「水淹二禪」。因八大劫才一次,故二禪光音天壽命為八大劫。
    次言「風災」,六十四大劫一次,所謂「七水一風」,於七次水災後(五十六大劫),再經七次火災(七大劫),第六十四大劫為風災。風災起時,有猛風起,一直吹到三禪天,所有三禪天以下之器世間,皆被飄擊,蕩盡無餘,此即所謂「風擊三禪」。因六十四大劫才一次,故三禪無量淨天壽命為六十四大劫。
    第四禪天則不為劫災所壞,三災所不能及。何以故?須知外三災由內三災而來,若無內心之三災,則不感受外在之三災。初禪天以下尚有「尋」「伺」,此尋、伺即為其內災,以尋求伺察,分別種種,猶如猛火,燒惱其心,故感外火災。二禪天已無尋、伺,尚有「喜」心,此喜心即其內災,以喜水能潤身,故感外水災。三禪天無「喜」有「樂」,尚有動息(還有呼吸),此動息即其內災,息即風故,感外風災。若四禪天則「出入息斷」,息不動轉故,外之風災不得至。故知世界種種災難,皆由眾生心識惑業所感,若要不受災難,唯有去除惑業而已。
    四禪天人雖不受劫災,然其禪定力仍有時限,一旦大限到來,即不樂入禪,風觸吹身,唯除眼識,餘皆有苦。
   
二、空(中)劫
   「壞(中)劫」之後為「空(中)劫」。「空(中)劫」亦有二十小劫,此期間萬有滅盡、身器皆無。
   
三、成(中)劫
「空(中)劫」之後為一下期之「成(中)劫」,由當生此界之有情眾等業為增上力故,世間復成。世間成時,先上界後下界,先器界後有情界(與壞時恰好相反)。
    如前所列表,若是風災過後之「成劫」,則第三禪天之器世間先成,漸次二禪天、初禪天之器世間亦成。
    爾時四禪天中有諸天眾由壽盡、福盡故,從彼沒,降生第三禪天中;復從三禪天降生二禪天中。復從二禪天中,有一有情,由壽盡、福盡故,從彼沒,生初禪天中,為最大梵(即大梵天王);由獨一故,心懷不悅,希望有餘天眾亦來生此;發此心時,便有其餘天眾,由壽盡、福盡故,亦從二禪天沒,來生於此,為初禪天眾。
    其後,欲界四空居天漸成百寶如雲之宮殿住處,又諸有情,從二禪天沒,而來生此諸宮殿中。至此空居諸天之器世間、有情世間皆已成立。
    若是水災過後之「成劫」,則第二禪天之器世間先成,有情自第三禪天降生,其餘如上所述;若是火災過後之「成劫」,則初禪天之器世間先成,有情自第二禪天降生,其餘如上所述。火災每一大劫一次,而每劫劫初最先自第二禪天降生者為大梵天王,故有外道奉彼為父,為造物主;而彼亦懷大我慢,自以為是一切眾生之父,如前已說。
    空居諸天成立已,此後則為地居系(須彌系)之成立。由眾生業為增上力故,次第生成風輪、水輪、金輪(地輪),漸成山、海、洲陸等。如是器世間成已,有二禪天眾,以壽盡、福盡故,從二禪天(光音天)沒,來生此中,或為天、或為人、或為畜,乃至或為地獄等地居有情。如是從大梵天乃至須彌系諸有情成立,共二十小劫,是為「成(中)劫」。(若風災後之「成劫」,則從第三禪天之成立說起;若水災後之「成劫」,則從第二禪天之成立說起)。
    由上可知須彌系中人類等六道有情,劫初乃從二禪光音天降生(化生),非從猿猴等演進而成也!
   
四、住(中)劫
   「成(中)劫」後為「住(中)劫」,亦含二十小劫,每小劫含一「增劫」及一「減劫」。
    須彌系中有人類居住者,為「四大洲(似今人所謂四個星球)」,其一為「南贍部洲」,即吾人現今所居之地球。劫初之時,南洲人類壽命八萬四千歲,身高十餘丈。初從光音天降生,其身尚有光明,飛行自在,喜樂為食。後來因地長稻穀,以貪食多食故,神通遂失,光明亦減。復貪男女諸欲,多造惡業故,諸福漸減。
    其壽每百年減一歲,身亦漸短小,如是遞減,至人壽六萬歲前,屬於「聖世」,天人交通,人皆聖善。減至四萬歲前,屬於「賢世」,福利漸減,猶為賢善之世。減至二萬歲前,屬於「盛世」,其福利為賢世之半而已。減至百歲,乃至十歲,則為「衰世」,諸善益衰,諸惡益長。此時有小三災出現於世,人壽減至三十歲時有「饑饉災」,大地饑荒,無物可食。人壽減至二十歲時有「疾病災」,溫疫瘴癘,疾病橫行。人壽減至十歲時有「刀兵災」,草木皆兵,更相殘害。如是由八萬四千歲減至十歲,名為「一減劫」。
    爾時,人類有情聚集,起厭離心,棄捨惡法,受行善法。惡機既消,善心來復,壽量、身量諸福漸增。每百年增一歲,乃至增至八萬四千歲,由衰世而為聖世,名為「一增劫」。
    如是一減一增所歷年數,名為「一小劫」,計約一千六百萬年。合此二十小劫名為一中劫,即「住(中)劫」,亦即南贍部洲人類居住存在之時量。成劫、壞劫、空劫雖或無人類存在,然其劫量亦等於「住劫」劫量。
    今此地球(南贍部洲)人壽,業經八減八增(八小劫),今正值第九度減劫中,故今地球年齡在「住(中)劫」第九小劫之減劫、人壽減至百歲之時(釋迦佛在世時為人壽百歲,今當已減至七十五歲左右)。當來彌勒佛出世,為第十小劫增劫,人壽增至八萬歲之時也。
    或問:今地球既值減劫之時,何以近數十年來,卻見其壽愈增而物愈豐?答:此種現象可作三種解讀:一者此殆如落日餘暉,觀若絢爛,而益近於黑暗。二者此或大趨勢中之小洄流,下降大勢中小幅上揚而已。三者此乃掠奪地球千萬年後之資源,一時揮霍淨盡,果真如此,則以後地球資源將直線下滑,資源提前用罄,吾人未來若仍投胎為地球生類,將無資源可用、無福可享!
    以上色界諸禪天之苦厄說畢,三禪天以下有劫災之苦,四禪天雖不受劫災,仍不免死苦。

    ●空死墮

    無色界亦無劫災等下二界諸苦,然壽命盡時,定力遂失,知當死墮,譬如高山忽墮深澗,生大恐怖。(待續)。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