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
類受
已說天道,次說人道。人道福報僅次於天,故次天說之。
「身、壽、享等各地球互異」——
佛典言人類有情,並非吾人所居之「地球」獨有,其餘星球亦有之,惟其身體、壽量、享受各各不同而已。
依佛理推之,器世間皆有情眾生唯識所變,循業發現;《成唯識論》云:「於身有用即變」,必於十方眾生有依資作用,有情之識方乃變現之,故應無無有情之器世間。第一表言「空間十方,方皆有生」,十方虛空世界無量無邊,眾生亦應無量無邊,若宇宙無邊星球世界中,唯獨此一「地球」有生物、有人類,豈非怪事?寧有是理?現今太空科學亦深信宇宙中必有不少適合生物及人類生存之星球。
佛典言一「須彌系」中有「四大洲」、「八中洲」等。「洲」即巨大陸塊,類似今人所云「星球」地體。「四大洲(又稱四大部洲、四天下)」為四個有人類居住之星球,以東、西、南、北為其順序稱號:一者「東勝身洲」,以其身形殊勝故。二者「西牛貨洲」,因其以牛為貨易(貿易)故。三者「南贍部洲」,「贍部」又翻為「閻浮」,乃樹名,為落葉喬木,原產於印度;佛典即以此樹名此洲,此洲即吾人所居住之地球,故地球又稱「南閻浮提(提即洲也)」。四者「北俱盧洲」,「俱盧」譯為「勝處」,以其為四洲中福報最殊勝處故。
以身量言之,《俱舍頌》云「贍部洲人量、三肘半四肘」,大約唐代小尺之六、七尺左右,但亦隨增減劫而異。東洲加一倍,西洲又較東洲加一倍,北洲又較西洲加一倍,大約五十六尺左右。
以壽量言之,「北洲定千歲、西東半半減」,北洲人壽固定為千歲,無有中夭,餘三洲則皆有中夭者。西洲為北洲之半,即五百歲;東洲又為西洲之半,即二百五十歲;南洲壽不定,隨增減劫而異,小極十歲,多至八萬歲,乃至更多(劫初時人壽甚長)。
以享受言之,北洲人受用最為殊勝,幾近四王天,東西洲次之,南洲最劣。《長阿含》等經云:北洲人身體相類,形貌同等;其容貌少壯,如南洲二十許人,無老無病,千歲乃終。飲食自然,不假耕作;大小便時,地即開裂,便已還合。男女相愛,有天然樹,曲覆其身,隨意娛樂;若係近親,樹不曲覆,各自散去。女身受胎,八日即產;所產男女,置於衢道,經過行人,各滋育之,七日即得長成。河中寶船,乘之娛樂;入河浴時,脫衣岸上,乘船渡水,遇衣便著,不求本衣;不執「我所(屬我所有)」,不造十惡,命終必生天上,故亦無人戀泣。
然北洲之人以貪著享樂故,不畏無常,不思向佛,不受教化,是以聖人不出其中,不得見佛聞法,故列為「八難」之一(八難——
八處障難,此八處皆不得見佛聞法故,如盲聾瘖 難、在地獄難、在畜生難等)。而南洲人之享受,雖為四洲之下,卻有三事之故,尚且勝過諸天,何況北洲!三事為何?一者能勇猛——
南洲之人雖不見當來之果,卻能修諸苦行,精進不怠,不似諸天耽嗜欲樂,不復進修;二者能憶念——
南洲之人能記憶曩昔久時所作所說之事,了了分明,悉無忘失,不似諸天耽嗜欲樂,慧性常惛;三者能梵行——
南洲之人初發心時,能種殊勝善根,受持戒律,行持清淨,不似諸天耽嗜欲樂,不能增修善業。是故諸佛示現,唯在南洲。若論福報,則南洲為下下;若論見佛聞法,則南洲為上上也。
又此四州,有時亦可互相交通往來,有時則不能。經論云:南洲人壽二萬歲以上,有「轉輪聖王」出現世間,此王有大福德威力,持十善法,自行化他;以其福力,感來七種寶物,其一為「輪寶(類似今之飛機、太空船)」,聖王乘此輪寶,飛行往來,統治各洲。其輪寶有金、銀、銅、鐵之別,人壽八萬歲時,有金輪王出現世間,四大洲皆彼所統,王乘金輪寶巡行四洲,四洲皆可交通往來。人壽六萬歲時,有銀輪王出現世間,乘銀輪寶統治三洲(南、東、西)。人壽四萬歲時,有銅輪王出現世間,乘銅輪寶統治二洲(南、東)。人壽二萬歲時,有鐵輪王出現世間,乘鐵輪寶統治一洲(南洲)。二萬歲以下,則無有輪王,但有「粟散王(小國王各據一隅,如粟粒之散落各地)」而已。
復次,佛典所言「南贍部洲」、「四大洲」、「須彌系」等器世間概念,如何與現代天文世界觀念相互會通?近代學者頗多紛歧!吾人究應如何抉擇、折衷?於此議題,應持何種知見?待於第七表中論之。
◎人道——
苦厄
「三苦八苦等」——
如第四表「人生當前之所受」中已說。
◎阿修羅道——
類受
「阿修羅」唐譯為「非天」,謂其果報鄰次於天,而實非天,古德所云「有天福而無天德」者,以其多瞋多忌故。舊譯為「無端」,以其男醜女端,從男彰名故。此道眾生,蓋皆身心靈通,遊行變化,而又多瞋、多慢、多疑、多、好勝、好鬥,此為其共通特性。
《起世經》云:阿修羅所居宮殿、城郭、器用等,較忉利、四王諸地居天差一等,亦有婚嫁男女法式,略如人間。《大毘婆沙論》云「其形上立」,謂其身形直立,如人天身然,非如傍生(畜生)之橫行也。
此道亦名「雜趣」,以有天、人、鬼、畜四種修羅,種類雜故。《楞嚴經》載四種修羅:
一者「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
此種修羅,前生在鬼道中,以善願心護經、護咒、護戒,或護持修行人,由此善業力故,出於鬼道轉報為修羅。以護法福力故,能乘神通入虛空中,自由往來。其神通類鬼而稍勝之,屬鬼道卵生修羅。
二者「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生,人趣所攝」——
此種修羅,前生在天道中享福,因情欲稍重,梵行稍虧(即「降德」義),故今生轉報墮在修羅道中;其所居住處和日月相鄰近,在須彌山腰。以其情重故感胎生,又以其情欲同人,故屬人道胎生修羅。
三者「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
此種為修羅王,統持修羅界,及諸鬼神,力能洞徹諸天,而無所畏懼;然其權不及天,常起瞋怒嫉,欲竊其權,時來與戰。本與帝釋爭權,而四天王為帝釋先鋒,四王戰之不勝,則報帝釋;帝釋時或不勝,乃展轉求助於夜摩以上諸天,乃至大梵天王亦出力助戰。此種修羅能化身大小,化大身則甚大,手能撼動須彌山,而使帝釋宮殿動搖不安;若戰敗時,則能化極小身遁入蕅孔中藏匿(詳見《華嚴經》、《正法念處經》等)。以其福力似天,不受胎卵,而為化生,故屬天道化生修羅,古德所云「有天福而無天德」者,正指此種而言。
四者「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此種修羅福德神力皆較上三種下劣,蓋從畜生道中來,如前生秉受三歸之金翅鳥、興雲致雨之龍,有善福因,而畜習未除,故今生轉報為畜修羅。住於大海之底,水穴之口,旦遊虛空以供驅使,夜歸水宿以息勞役,屬畜道濕生修羅。若與上三種較論優劣,則天修羅為王,人修羅似臣,鬼修羅似民,而此種則似為修羅奴而已。
◎阿修羅道——
苦厄
四種修羅,各隨其類,受苦不同,如天修羅,以常好與諸天鬥故,或斷手足,或破其身,乃至或落其首,即便殞命。又如畜修羅,其福下劣,雖然思食得食,初則美味,末後一口,竟變作青泥之味,如是等苦,不一而足。
總觀阿修羅道,攝屬四趣,為六道中最雜而難辨者,何以如此?蓋其因中善惡交雜故。幽溪大師云:「中品十惡為鬼道因,下品十惡為畜道因;中品十善為人道因,上品十善為天道因。若善惡業純,則隨受鬼畜人天之報。其或倏焉(忽然)為善,倏又為惡;倏焉而下(下品善惡),倏而為上(上品善惡);或善惡交戰於一生,或上下交攻於一念;況復心懷猜忌,事欲勝他;故令垂終受報,或為鬼道而卵生,或為畜道而濕生」。又云:「每見今之行者,是非美惡雜糅神襟(心胸中),猜忌之念容存,好勝之心不免,亦當以是而為戒也」。(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