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業前途
    
懺公臨別贈言          淨 業

    
  

   (懺公平日過午不食,持戒甚嚴,一心構築清淨的山林道場。)

    南投水里蓮因寺開山方丈,上懺下雲老法師,於三月七日凌晨一點多,在蓮因寺寮房內,安詳往生,世壽九十五歲。三月二十七日,舉行追思讚頌大典。
    懺公法名成空,法號上懺下雲,民國四年生於安東省。二十四歲皈依學佛,三十歲在北平出家,於廣濟寺受具足戒,入北平中國佛教學院求學,曾親近慈舟大師。三十八年渡海來臺,四十五年於埔里觀音山搭建「印弘茅蓬」,後因八七水災土石崩落,遂於民國五十二年選在南投水里開山建寺。
    民國五十五年,懺公開辦「大專學生齋戒學會」,接引大專同學深入經藏,真修實行。平日過午不食,持戒甚嚴,一心構築清淨的山林道場。所繪西方三聖像,莊嚴有道,受到無數家庭供奉,視為往生淨土的憑據。
    讚頌大典上,有懺公《臨別贈言》小冊,錄有老法師生前的兩段法語,在此謹摘錄一段,作為道業前途的參考。
    懺公說:「我們需要研究經律論,研究國學。四書要背,要研究。慈舟老法師在北平,大家要求老法師講《論語》、講四書,老法師說:『出家人講那幹什麼!』大家就說:『您老人家有時候講經說法,時常就引用到《論語》、四書,以至於五經,我們要是不會這些,我們聽不懂啊!』老法師這才答應。
    弘一大師在閩南佛學院提議添上《論語》這個科目,弘一大師自問自答:『我們出家人怎麼還講齊家、治國、平天下嗎?』弘一大師說:『我們出家人,這個寺院就是我們的家、出家之家,這個家要齊,要整齊好,然後道業才能增進。要想著治理出家的家,也需要四書、《論語》。』
    我們看佛經,需要國學。歷代的祖師,國學多數都是好,一看經,如馬上乘著飛快的輪船,進入法海觀瀾,隨便游行看佛經,自己也有時候都能瞭解。所以我們出家人應當著重國學,進一步就是佛學,國學和佛學同時進行。你看蕅益大師有《四書解》,憨山大師有〈中庸〉、《老子》、《莊子》的注解,就看出祖師對國學也很著重。我們出家應當先從這個紮根基。」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