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到有人這樣詮釋「富有與貧窮」:幸福快樂就是富有,孤獨寂寞就是貧窮。胸懷寬闊就是富有,心胸狹窄就是貧窮。有朋友就是富有,無朋友就是貧窮。有父母的關愛、夫婦的和諧和孩子的笑聲就是富有,遠離親情、充滿怨懟,導致孤家寡人的就是貧窮。能靜聽花開、坐看雲起、知足常樂就是富有,擁有萬金,卻憂心忡忡煩惱紛飛就是貧窮
臺灣首富郭台銘,他的夫人林淑如病逝,引發了一陣新聞熱潮。一向以不拍照、不受訪聞名的郭台銘,卻突然接受了媒體的訪問,他說:「我現在覺得自己很貧窮!我沒有時間好好陪家人。父親過世前,我人在國外,接到電話趕回來見他最後一面時,他已經沒回應了。我最快樂的事,就是媽媽親自下碗麵給我吃,我就很滿足很快樂了。」這就是「首富」的財富觀。
窮人心富有
一位叔叔領著姪子到某腫瘤科醫院看眼疾,由於手術費太高,無力承擔,只好沿街乞討。某報記者獲知此情況後,就他們的處境寫了長篇報導刊發在報紙上,呼籲社會各界給他們叔姪倆以幫助。
沒想到的是,這篇報導刊出的第二天,就有許多人來報社捐款。更沒想到的是,竟有一個失業工人,領著自己殘疾的兒子來捐款。報社記者趁機採訪這位失業工人,問他:「為何在自己如此窘迫的情況下,還要去救助別人?」
失業工人歲數並不大,但看起來蒼老了許多。他只說了一句話,卻讓那位記者回味了許久:「窮人再拿出一點來,還是窮人,這是不會改變的。不同的是,當我看到被救助的人眉頭舒展開的那一刻,我感覺到了自己內心的富有。」
所以說人的富有,並不是意味錢財擁有的多少,物質上的貧窮並不是真正的貧窮。因為物質生活並不寬裕的人,同樣可以擁有很富足的精神生活,並且過得快樂、幸福。他們依照自己的現有能力,不貪心,不妄想,懂得感恩,知道惜福,樂意奉獻。
當然也不是說有錢了就意味著一定會被煩惱緊纏,就一定會陷入難堪,有錢同樣會幸福和快樂,關鍵是看你怎樣利用你的財富,怎用使財富讓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都豐富起來。誠如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所說:「當一個人有了足夠的物質基礎的時候,當企業越做越大,一個一個目標都實現了的時候,金錢就只是數字的概念,而少了觸動感,心的富足才是最重要的。」
(窮人再拿出一點來,還是窮人。但是看到被救助的人眉頭舒展開那一刻,我的心就富有了。)
何不以德立世
古人有言「你若貧窮,何不以德立世?你若富有,何不以善示人?」這種心態才是真正可以使人在世間立住腳的,也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因此當我們試圖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貧窮和富有的時候,不要只是從表面的物質多少來著眼,而是要從這個人的心靈是否富有來定論。
十九世紀,美國自然文學經典代表作梭羅的《湖濱散記》,寫的是梭羅在華爾騰湖畔的林地中自己開田種地,體驗最基本的生活消費,從而證明簡樸生活的可能,並表明只有心靈的富有才會真正提升生命的品質,即「多餘的財富,只可以購買多餘的東西,靈魂的必需品是金錢根本無法買到的」。這裡所說的靈魂的必需品和金錢、物質沒有任何關係,它是一個人自我提升的內因。
正心誠意改變人生
「心者,一身之主也」,人的一切言行都發自心靈,所思所想也由心靈決定,人生的煩惱糾纏要靠心靈的解脫來解決,而人生的幸福也是由心靈的自我提升來實現的。四書之一〈大學〉,所謂「修身在正其心」,修身的關鍵也就在「正心、誠意」等修心功夫。可以說「修心養性」就是儒學的核心,而修心的最終結果是使人成聖。心正了,意誠了,心靈得以提升,不僅人做得好,更有緣成聖成賢。
在《論語》中,子貢有一次問孔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回答道:「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誰願意貧賤?但不想貧賤卻難免會有貧賤的時候;誰不願意富貴?富貴可以使人享受榮華、名利雙收。子貢認為如果在貧賤時仍然保持自尊,而不去奴顏婢膝地諂媚。如果在富貴時能守住自我,而不去驕橫跋扈地欺壓別人。能做到這樣算是不錯了吧!
子貢所說和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其意相當。但是這些畢竟還是要靠自我的強制,尤其是貧賤時是否自暴自棄則難以預料,富貴時是否還有憐憫之心也不得而知。
因此孔子認為,身處貧賤之中,能樂觀地生活,不改變自己的志向與追求,不失去自我的尊嚴,擁有健康與豁達的心態。身在富貴之地,能按照禮的要求去做,對上不卑,對下不亢,不失去憐憫之心,這才是更好的生活態度。
心靈富有的生活方式
生命最大的財富,就是心靈的富有,任何追求都應該以追求心靈的富足為最終目標。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去追求物質財富,但任何對於物質財富的追求,只有回歸到心靈富足的層次才有意義。
當我們有了足夠的食品、衣物和躲避風雨的住所之後,如果感覺不到更高層次的意義,那麼任何追求最後都會變得無聊乃至空虛。
心靈的富有,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方面的表現,通俗的一點的來說就是關愛生命,善待他人,胸懷坦蕩,惜福感恩。它所要求的條件並不高,實現的途徑也不複雜。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踐行了的諾言,滿懷誠意的道歉;捐助貧病,幫扶老弱。只要你真心付出,虛心學習,那麼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就會日漸完善,人生也會越來越豐富。
(梭羅在湖畔開田種地,過著簡樸生活,體驗心靈的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