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個喪禮接著一個喪禮,助念一場接著一場。眼看著高僧、大德、居士們業謝塵勞,捨報往生,不禁警覺自己的「道業前途」該如何?
「世間無常」是個不爭的事實與真理,每個人都必須經過「生死」這一關,也是不爭的事實!然而要如何「死得其所」,卻是每個人都必須靜心省思的課題。
「『世尊』出現於世,唯說『彌陀』願海」,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為一大事因緣示現世間,無非企盼大地眾生都能了脫生死,投向大慈父的極樂教主,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願海中,受享安樂!兩尊佛的「合作」,以「佛眼」所見,道盡了「娑婆苦、極樂樂」的事實,令諸眾生厭離苦海的「娑婆」,欣羨極樂的「安養」世界。這也就是為何每每一到有人往生的現場,即有「助念」的安排。
佛陀曾比喻人死如「生龜脫殼」、「風刀解體」,平常沒有深厚的修行者,一到臨終一刻,便會面臨如此的苦痛。因此即便是平日有念佛、做功課的人,可能往往在人生最重要的時刻,失去「正念」。如此一來,豈不可惜!「助念」即是在幫助、提醒往生者,「心不離佛號、佛號不離心」,也才能蒙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
弘一大師認為在人往生的八小時內,是最重要的時候。誠然也有諸多說法,因此往往參與的「助念」,幾乎都是安排二十四小時。必須要有經驗的出家眾、大德、師長們,才能進行「探溫」這個舉動。所謂「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因此能夠往生極樂者,頭頂上必有溫熱。而且待助念結束,探視往生者的身軀,必都會令一般人嘆為觀止,直呼不可思議,如「身體柔軟似生前一般」等,其他更有許許多多的,滿室異香、親見三聖接引等見聞。
幫助別人,實也在幫助自己。在助念的當下,提起了自己念佛的道心。就「功德」論,能夠成就一位往生者到極樂世界,即是成就一尊「佛」,其廣度無量無邊眾生的功德,何可限量?惟願曾受助念者,皆得往生西方,蓮品增上,早日乘願再來,利樂有情。

(助念,成就一位往生者到極樂世界,即是成就一尊「佛」,其中功德,何可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