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一章研讀(四) ─── 民國九十九年元旦講於臺中蓮社 ●徐自民講述 ●黃德川敬記 |
天地位萬物育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鄭康成注:「致,行之至也。位,猶正也。育,生也長也。」《尚書.洪範》:「初一曰五行,二曰敬用五事。」五行,就是水火木金土。五事,就是人身的貌言視聽思。五行來自天地陰陽,天地陰陽來自太極。由太極所生的陰陽五行,以及由陰陽五行所生的宇宙萬有,都是太極所起的形相,以至由相起用,無不中和。 五行用功
中庸,在理論上,是教人覺悟宇宙人生,究其根源,即在本性。悟理之後,即須脩行。中庸脩行並不困難,就在五行上用工夫。
(日常飲食,但得五味調和,身心皆得其養。) 君子成己成物
〈中庸〉這一章經文略分兩段。自「天命之謂性」至「君子慎其獨」是講性理,自「喜怒哀樂」至「萬物育焉」是講凡情。學者由此悟道脩道,學成聖人,而且在脩學的過程中,就能興辦利益人群的事業。這就是成己成物的君子儒,與佛家的行菩薩道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