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處世(九)      李炳南編述  三學整理

    
  
「第十一、遇事要鎮靜,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禮記》開頭三句是:「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不論幹什麼,心裡對一切都恭敬,身體容貌要像想東西時一樣。想東西是怎麼樣呢?想東西時心裡就不會亂七八糟的,就是那個樣子。說話要安,安什麼呢?這個「安」是第一要緊,你先得「止」,所謂「知止而后有定」這才穩定了。一止一定穩定了,這才能鎮靜。
    這個鎮靜好不容易,我不說客氣話,我一直到目前還是沒有鎮靜的功夫。但是比起一般的躁人,我看起來像鎮靜,可是自己問自己,並不鎮靜。這樣不行,也不能成功,不鎮靜絕對不能成功。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個鎮靜太重要了!
    從前因為沒有學校,所以上私塾,請老師教書,一天只念三行二行,並不多。記性好的、聰明一點的,念一念就會,你若是隨隨便便心不在焉,時間不到都不許回家,也不准亂走,坐在那裡,連下來都不許。上私塾有一種叫「出恭牌」,同學們要用時,把書放在老師的跟前,拿著牌子,到外邊去上廁所。大家一看某人不在那,桌上有出恭牌,表示他上廁所去了。出恭牌,在屋裡一天也閒不住,老師本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也覺得不對了,那有一天那麼多大小便呢?同學們上廁所前,先疏散疏散,等上完後回來,再把出恭牌放在老師桌子上,回去坐好,不到五分鐘又有人來拿。沒有出恭機會的學生,就要坐在位子,上到一定鐘點,才能下來。

   

   (老師在私塾教書,一天只念三行二行,時間不到,學生不許回家,不准亂走,坐在那裡,這是練鎮靜。)

    在這屋子裡念書,同學們最喜歡老師看書抄東西,最討厭老師什麼也不幹,坐在那裡東看西看,一不如意就要嘀咕了。你在那坐著,要是搖身回頭看,老師說:「看什麼?」一點也不讓你閒著。接著說:「為什麼放著書不念?」你說:「書我都會了。」老師就說:「會了也得看。」這是練你的鎮靜。
    辦不到的事情萬別逞能。要辦的事情先計劃,而且事前不說,先把事情看明白,心裡計劃好。一旦答應人家就得辦,辦得有始有終,這就要靠毅力了。就算碰破頭也得幹下去,務必把事情給解決了,這是我年輕的脾氣。現在有了年紀,不大這樣,多少好一點,逞能再碰頭這不行啦!
    從前我管人家的閒事,人家不打官司,我去打。古人有句話說:「和解不成,便是家羞。」官司是我打的,沒錢,我在家裡偷東西賣了,我給你打。所以我年輕時好像太保似的,人都怕我。以後出來做事,沒有解決不了的。我閒不住,你們大家可別學我年輕那樣。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