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難遇見摩登伽女(下) |
阿難若真證初果,娑毗迦羅「先梵天咒」絕對無效,縱被攝入,不起作用,佛也不須去救,因初果聖人絕不邪婬。律云:證初果的出家人,若世間業未了,返俗結婚,業結消除,再出家,絕不犯邪婬。既然如此,佛又何須救助?摩登伽女也奈何不得。說淺白點,以生理論,世間上只有男逼女,沒有女強男。因此,可以肯定阿難仍是凡夫,後之經文也站在這個立場講,才能體會個中妙理。 一位有解無行的凡夫
不過,有個問題,什麼問題呢?錢謙益《蒙鈔》根據《護法藏因緣傳》(主要介紹西天二十八祖,阿難為第二祖,在其出家因緣中說,阿難出家聞佛說法,得法眼淨,證須陀洹),認為阿難一出家即證初果,當然,遇摩登伽女時,阿難也是初果身分,這就發生問題了,必須研究教理。
(阿難在《楞嚴》法會初期,必定是凡夫,在七番破妄中,可看出他的凡夫見解。) 男女欲愛是生死根本
為何以阿難示墮作為本經的緣起呢?憨山大師《楞嚴通議》裡講得非常周詳,憨山大師說:本經主要宗旨在破眾生生死輪迴的根本,眾生所以生死輪迴,問題出在男女欲愛不斷。我們是人道眾生,以人的立場言,初見面先分性別,是男?是女?然後再分美醜。家裡有人生育,先問是男的還是女的?這便證明眾生心中從來不曾忘記男女,就因這一念而輪轉不息。 學佛必須解行並重
又本經目標也要破除眾生解而不行的毛病,解而不行得不到佛法實益,古人說:「說一尺不如行一寸。」懂得再多,不過是個學者,學佛必須解行並重。《楞嚴經》盛行中國後,部分人士誤為阿難多聞第一,沒修故遭此難,因此,修最要緊,修就好,不必看經,成了有行無解。有行無解,問題更加嚴重,後有無聞比丘增上慢,造罪墮落,更嚴重危險。盲修瞎練,不僅害己,也會害人! 後記 會公生前以國語、客語講解《楞嚴》,九十二年四月二十日講完《楞嚴》,會公了卻一大夙願,引為平生最快慰事。會公因閱過大藏,講經說法,信手拈來有憑有據。從這一段「楞嚴會上阿難有否證果」,能從眾多注解中,梳理各注的優缺點,再擇出合情合理的見地,這等人天眼目,捨會公孰能致之?(完)
(會公說,楞嚴經發起,就是勉勵學人要解行並重,即解即行,即行即解,方得法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