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靈公》)
七天,吃不到一頓像樣的米飯,儲備乾糧也啃得山窮水盡,只能摘野菜充飢。過這樣的日子,人的心裡會想到什麼?平時,作善不作惡,修德不造業,怎麼會落到如此窮困窘境?是老天沒眼,不會加惠吉人?還是「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順道者吉,逆道者凶,如影隨形,如響應聲;這出自大禹口中的格言都是謊話?
走到窮途末路,莫說一般人會窮斯濫矣,連努力進德修業的君子都會心生疑惑。疑自,疑法,疑師──
自己真有能力進德修業嗎?照這套法門修真能到達究竟嗎?跟這位夫子學真能漸入佳境嗎?
孔子一行人,走到陳蔡邊境,因與陳蔡兩國大夫沒有交誼,得不到國際協助,以致米食吃光,乾糧耗盡。又遇上吳國攻打陳國的戰事,一行人困在邊境進退不得,斷糧七天。子路開始對自己、對夫子、對所學道業生起了疑心,他問孔子:「君子亦有窮乎?」致力德業的君子,也有窮途末路的一天嗎?
孔子,他是眾弟子的夫子,病到爬不起的弟子全要靠他帶領突圍,在絕境中他讓人看到光明,這「夫子」之名大不容易啊!

(孔子是眾人夫子,他讓人看到光明,這「夫子」之名大不容易啊!)
(圖見粵劇《孔子之周遊列國》)
孔子篤定的告訴子路:「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有志德業的君子,一生固然免不了貧乏窮困,「窮」是家常便飯,是正常情況,不是意外事件。想做君子,就得固守理想,「道」絕不打折。致於謀食謀祿小心量的人,一窮就濫,驚駭恐慌,遇到障礙就想走偏路、鑽隙縫,縱使害道也無所畏。
君子固窮的固,一作固然,一作固守,當「固然」解更能點出君子的寫照。杜甫詩云:「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君子學道縱使無恆產仍有恆心,就像古柏樹心那般堅貞,縱有螻蟻啃蝕也撼動不了它。
君子是稀有之物,因為他的心裡不只裝著自己,還裝著他人的安危,一舉一動總想如何不傷人能利人,他是社會安定的棟梁,欲為萬牛莫挽的大材,自然免不了窮乏困頓的境遇。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精品文章都是出自命蹇之手,學當君子就有魑魅來找碴,志在君子就要把「窮」當作正常生活。孔門弟子雖餓到個個病倒,但是念頭一轉到「固窮」,心情坦然且為之一振,只要志堅不動,再酷的寒冬也有「溪壑為我迴春姿」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