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羅剎鬼國」之背景與含義   王能傑

 
   
雅利安人種姓制度

    印度為印度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擠而隆起的大陸,今天的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其中聖母峰又是世界最高山峰。後來的印歐民族── 雅利安人是入主印度的人種。雖然雅利安人為了保持血統的高貴與純正,以印度教的種姓制度控制印度大陸的人民,但是仍有先前的奇那教改革婆羅門教。接著又是另一次改革婆羅門教,即佛陀的佛教,認為眾生平等,甚至六道的眾生是平等的,不准殺害。
    不幸的是佛陀七十多歲時,發生波斯匿王的琉璃太子出兵攻打釋迦族的迦毘羅衛國,也就是佛陀的祖國。其導火線即波斯匿王向釋迦族求婚時,釋迦族懾於波斯匿王的強悍勢力,不敢不答應,可是釋迦族又不願嫁公主給外族人,於是將沒有地位而長得漂亮的女侍,充當公主,蒙騙下嫁給波斯匿王,即末利夫人,而且生了一個兒子就是琉璃太子。
等到琉璃太子長大了,到迦毘羅衛城來學射術,又適逢佛陀新建講堂即將落成,琉璃太子也來遊玩。釋迦族人見了大怒,認為奴隸所生的孩子走入講堂,是污穢了聖地,便下令要把太子送回去。凡是太子足跡所到之處,一律掘土七尺,重換乾淨的土。遭受這種侮辱的琉璃太子,知道自己的出身與經過之後,便發下毒誓說:「等我將來當了國王,誓滅釋迦族。」
    不久,琉璃太子篡位,波斯匿王逃到迦毘羅衛國,也病死於該國。琉璃王果然率大軍屠殺釋迦族,也滅了迦毘羅衛國。因果不爽,琉璃王及愛妃,也因宮城失火,活活被燒死在大火中。種姓制度是雅利安人的歷史共業,本文不予置評。而佛經中也有不少經文,可以印證這些歷史共業,包括神話以及史實。

   
   
(釋迦成佛後,證悟眾生皆有佛性,一律平等,打破雅利安人的種姓制度。)

    羅剎是古民族名稱

    佛經中,只要是羅剎二字,大概都是負面的意義,甚是鬼的代名詞。丁福保《佛學大辭典》,羅剎之解釋說:「羅剎:又具曰羅剎婆、羅叉婆。女曰羅叉私。惡鬼之總名也。譯為暴惡可畏等。」按羅剎本為印度古民族之名稱。至雅利安人,遂成為畏惡之名詞。又謂羅剎男,黑身朱髮綠眼。羅剎女,為絕美之婦人。慧琳《音義》曰:「羅剎,此云惡鬼也。食人血肉,或飛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也。」
    以是言之,羅剎本為印度土著之名,因雅利安人的種族岐視,遂被貼上食人惡鬼之標籤。與當年英國人之白澳政策,而誣言當地土著的毛利人是兇猛極惡之人,而有理由藉口消滅屠殺毛利人是同一個手法。外界與之接觸後,才認知毛利人是善良和平的民族。英國人在統治印度期間,發現印度人與歐洲人有相同的語根,也有相同的血緣。後來更發現印度土著五千多年前的城市,也有很高度的文明,才使後人得知土著並非是邪惡之厲鬼。至於是否有食人之習俗,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然有食人族的存在,與發生事實,就毋庸多議了。

    羅剎鬼國與斯里蘭卡

    《法華經.普門品》:「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又《西域記.僧伽羅國》載:「佛法所記則曰:此寶洲大鐵城中,五百羅剎女之所居也。」顯然《西域記》是把古代神話歸併入此國。而五百羅剎女則見之於丁氏《佛學大辭典》說:「五百羅剎女,今之錫蘭島,往昔為五百羅剎鬼女所住處。見《西域記》十一。」
    丁氏當年所說之錫蘭島,即今之斯里蘭卡。而佛經中很多地方,以羅剎女是「吾愛汝故,吾食汝。」當時之雅利安人勢力,尚未發展至錫蘭島,故有許多種神話,充斥其中,而皆有種族歧視之味道。

   
   (西元前二世紀,阿育王之子將一顆菩提樹苗帶到錫蘭,佛法從此持續大興。)

    佛經印證古今交通貿易

    上段所引《普門品》經文,前面有一段文句說:「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碼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是古代即有東西交通及貿易存在。日本NHK電視臺,曾以雄厚的財力,製作出「絲路之旅」,由中國的長安,走至西方義大利的羅馬。接著又有《海上絲路》的製作。臺灣在外匯存底世界第一之前,已有許多人至世界各地旅遊或商務往來。於是電視臺也製作出許多符大眾需求的電視節目,如《繞著地球跑》之類,乃至《大陸尋奇》等等節目。
    其中海上絲路,皆有說到斯里蘭卡產各種寶石的情形,《繞著地球跑》,且有斯里蘭卡壁畫之宮女。都是以珠寶裝飾身體。可見當時航海貿易,雖是以帆船為主,可是借著季風,將中國之瓷器、絲等物質,販賣至航道上之各國。且可以將產於非洲的石頭,以壓艙石的方式,從非洲運至中國之泉州,最後成為泉州當地人的建材。至明代尚有「鄭和下西洋」的史實,當時之西洋,就是今日之南洋。而南洋各國皆有其珍寶及天然資源,如歐洲人至東方,就是要掠奪香料,如胡椒等等,皆於上述之各種節目一一呈現出來。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