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簡說(一三三)    子 圓

    
   雍也第六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孔子說:「孟之反不誇耀自己的功績。軍隊打了敗仗,撤退奔逃時,孟之反殿後阻斷敵軍的攻擊。回到魯國,將要進入城門時,鞭策自己的馬趕快向前跑,並且說:『不是我勇敢殿後,實在是馬兒不肯向前跑呀!』」
   「孟之反不伐」,「孟之反」,姓孟,名之側,字之反,是魯國的大夫,屬於三家之ㄧ的孟氏家族。「伐」,是自己稱揚自己的功績。魯哀公十一年,齊國侵略魯國,魯國迎戰時,左師的軍隊獲勝,但是右師卻被齊軍打敗。此時孟之反在右師中,勇敢居後,阻斷齊軍的追擊。
   「奔而殿」,「奔」,是快走的意思,軍隊覆敗時,慌張逃跑的情形。「殿」,鎮守在最後的軍隊,就稱為「殿軍」。孟之反結陣殿後,保全了全軍,功勞甚大。
   「將入門,策其馬」,「門」是魯國的國門,必定有許多國人在城門迎接孟之反,想讚揚他的功勞。「策」,用鞭或箭矢,驅使馬兒向前跑。
   「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出兵攻擊時,勇敢者在最前方,是先鋒部隊;退兵時,勇敢者要在最後方斷後。孟之反居後,很有勇氣,卻說成是馬兒的因素,不願居功,謙讓之至啊!
    馮異是東漢初年的將軍,個性謙退、不喜歡炫耀功勞。和其他將軍路上相遇時,一定讓對方先行,當時常常發生爭道相鬥的事,受到他的影響,就很少發生了。當領軍征戰,在半途休息時,將軍們喜歡並坐一起,稱揚自己的功勞。只有馮異躲在大樹後面,獨自一人坐在樹下,所以軍中兵士都稱他是「大樹將軍」。他長年在外征戰,功勳彪炳,自己都謙退不敢當。當時的皇帝
—— 東漢光武帝特別褒揚他的美德,和古時的「孟之反」又有什麼差別呢?馮異去世後,接連幾代的皇帝都非常感念他,屢屢恩賜他的後代子孫。
    反觀今日,爭名奪利、大言不慚的惡風熾行,一心往外鼓吹,只在乎別人知不知道,實在是折損自己的德行,這是值得警惕的。研讀本章,我們肯埋頭苦幹,學習謙退不伐的美德。將來品格有成就時,繼續往外實踐,才能真正安己安人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