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顛倒           九 思

    
  
 顛倒者,由其平日隨順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亂,將捨煖觸之時,一生所作,俱現於前,心神惶怖,動止揮霍。(蓮池大師)

    平日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臨命終時還要心不顛倒,才能往生,若心一顛倒,就去不了了。因此,臨終,是學佛之人在修行上非常重要的關鍵時刻。佛為成就眾生往生成佛的大事,如何在臨命終時令眾生心不顛倒?蓮池大師《彌陀疏鈔》解析如下:
   
「顛倒者,由其平日隨順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亂,將捨煖觸之時,一生所作,俱現於前,心神惶怖,動止揮霍。應入地獄者,刀山劍樹,視作園林。應墮畜生者,馬腹驢胎,認為堂宇。就令作善,合為人天,未免憎愛父母。乃至小聖初心,猶不能正知出入。皆所謂顛倒也。乘此顛倒,三界七趣,隨業受生。
    今既一心不亂,則內凝正念,外感佛迎,捨此報身,竟生彼國。如佛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又言:『一切國土,唯想所持。淨想成就,必得往生。』固無疑也。」

    將要命終時心會顛倒的原因,是由於日常生活中習慣於隨順妄想分別,心中未能信願持名,導致心多散亂,妄念紛飛。臨命終,體溫逐漸冷卻,神識即將捨離的生死關頭,一生所作的善惡業種習氣,全都浮現於前。
    這時,四大分離,八苦交煎,有如生龜脫殼,心神會徬惶恐怖,舉止匆忙不定。在這個業報現前,心神紛亂的時候,如果應當要入地獄的眾生,自然會把刀山劍樹看成美麗的園林;應當要入畜生道的眾生,就會把馬腹驢胎認作華麗的殿堂;一下子就墮落進去了。
    縱使一生行善,轉生人道天道,但在投生入胎之前,也免不掉「男則愛母憎父,女則愛父憎母」,男胎愛母憎父,女胎愛父憎母,就是如此顛倒!
    所謂「初果昧於出胎,菩薩昏於隔陰」,就算是小乘初果聖人及初發心菩薩,在未斷盡三界內見思惑之前,一旦經中陰身,投胎出胎,猶有隔陰之迷,對前生的事,仍是昏昧不知。
    六道眾生,因臨終心會顛倒,命終之後,便會隨著業力投胎受生於三界六道之中。
    平時信願持名,成就一心不亂之人,當此臨欲命終時,便能夠正念分明,感應西方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前慈悲安慰導引,其心自然不會迷惑顛倒。捨此一報身,不必經過中陰身,一剎那間即得往生極樂。
    《維摩詰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隨其自心轉為清淨,則所居佛土自能清淨。《楞嚴經》也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十方三世一切佛土,全部都是住持在清淨的心想之中,心想佛時,心即是佛。淨業行人,正念分明,則內心清淨,自能與清淨的佛土感應。智者大師云:「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假若信願持名而能一心不亂,念佛功成,臨終時依此淨業之力自能外感佛迎,仰仗彌陀願力,令心不會顛倒惑亂,那麼其人臨命終時淨定之心,亦即受生淨土之心。

           
   
(即將投生的胎兒,男胎愛母憎父,女胎愛父憎母,就是如此顛倒!)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