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法國做為交換地點,不只是學習法文,更考慮到歐洲大陸各國互相便利的交通。在學習專業的同時,也可以到不同國家遊覽開拓視野。對我來說,歐洲大陸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在交換的半年,我能好好地了解法國,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的風土民情。在揭開面紗的同時,某些時刻感受到的是驚奇,有時卻發現揭開真實後的惆悵。
里昂有家的幸福
對很多人來說,法國等於巴黎,里昂從不在他們的記憶當中。但是近半年的生活,里昂對我來說,已經相當於我在各處旅行中,時時刻刻會想念的「家」。
里昂是法國第二大城,位於法國中南部靠近阿爾卑斯山的地區。里昂匯流了索恩河和隆河,自羅馬時候興起,中世紀時以貿易和製造絲綢聞名。現代人想到里昂則是會跟「美食」聯想到一起。沒有選擇巴黎,而來到相當於臺中的里昂,原本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沒想到在半年後已經愛上里昂這個城市。
比起巴黎,里昂治安好的多,物價便宜一些,居民也對外國人親切許多。有一次和同學正在搬行李時,下了捷運正在四處張望,就有人直接走過來用英文幫我們指路了。或許是比巴黎整個大區小,所以大眾交通也比較單純。對於一個交換生來說,在小偷扒手猖獗的歐洲,在里昂市區不用隨時提心吊膽的四處穿梭,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記得第一次走到里昂河岸時,看到兩邊形形色色房子和河面互相輝映,忍不住發出驚呼的感覺,「這就是我印象中的歐洲啊!」從一開始小心翼翼地看著地圖尋找的各處景點,到後來都可以憑記憶帶朋友參觀市區的各個地方,適時地加上解說,還可以介紹私房餐廳,不免有小小的成就感。

(第一次走到里昂河岸,驚呼:「這就是我印象中的歐洲啊!」)
(里昂隆河河岸)
採買煮飯一族
宿舍有公用廚房,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自己煮。因為外面只有速食店或是餐廳,速食店一個套餐五歐元起跳,餐廳一道菜在十歐元上下。雖然學校餐廳比較便宜,一餐約三歐元,但用餐時間有限制,所以我們也加入每個禮拜到超市採購的煮飯一族。
他們的市場不同於臺灣,一個禮拜某幾天會有攤販在固定的廣場擺攤,比起超市的水果蔬菜來得新鮮,有些也會便宜一些。最有特色的莫過於法國長棍麵包,一開始覺得硬啃不動,但是法國人卻極愛吃,後來發現剛出爐的真的是外酥內軟。
法國的甜點和麵包非常精緻,既便宜又好吃,從來沒想到家樂福放約兩個禮拜的麵包,竟然可以這麼好吃。甜點PAUL店也到處都是,每次看到甜點店裡面各種顏色的千層派、蔓越莓塔、拿破崙派等,忍不住想一一嘗試。

(宿舍有公用廚房,學生每周到超市採購,成了煮飯一族。)
(Allixn公立宿舍)
什麼事都要等
一開始到法國很多地方都很不習慣,特別是他們生活步調和處理事情的各種方式,花了快一個月才適應,開始過著法式的生活步調。之前交換同學的心得曾寫道「什麼事都要等」,到了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他們處理事情的步驟,銀行開戶、看醫生、辦保險等等,都要預約,如果現場去馬上要辦也不行。或許說他們喜歡事先做安排,但對很多緊急的事情來說真的是很不方便,想急也急不來。
開學註冊的流程,也是一大挑戰。很多事情一環扣一環,例如:要先有學生社會保險才可以拿學生證、有銀行戶頭才可以辦手機、先在銀行開戶才可以存入匯票等等,讓人覺得像是在玩RPG闖關遊戲,每天都在不同地方跑來跑去。好不容易拿到金融卡和手機卡的時候,著實鬆了一大口氣,意味我們過了到法國生活的一大難關。
大家都認為法國人不喜歡說英文,常常被迫用法文溝通,還好我的法文已經有一定的程度,不然一定更痛苦。一般日常買東西被迫用法文都還好,遇到比較大的問題想用英文解釋時,他們卻說聽不懂,請說法文,這時候就只好用不流利的法文想盡辦法把想法表達出來。
亂中有序的隊伍
法國人重視休閒,一般機關周六、日不上班,下班時間一定關門,遲到幾分鐘也不讓你進去,關門前五分鐘要你明天再來,因為他已經準備關門窗要下班了。有一次在火車站買票,規定是七點關門,七點左右我們已經排到櫃臺前面,下一個就換我們,但他們卻說時間到了我們要關門,所有排隊的人只好都出去,連持槍的警察都要大家快出去!他們就是不顧一切的要下班。
「罷工」幾乎就是法國的代名詞,最常罷工的就是地鐵和火車。曾因高鐵罷工,導致教授無法趕來上課,只好把上課時間延後。有些同學出去玩剛好遇到TGV(高速列車)罷工,遲到是常事,才發現臺鐵真的好準時,遲到半小時對他們來說都還算可以接受。
法國人獨有的「排隊文化」,從來不會排一直線,都是一群人排成好幾排,要看懂他們的隊伍需要一定的功力,正是所謂的「看似沒有秩序實則有秩序」。在最終進去的地方,自然變成一個一個,不會亂掉。有趣的是,不管在雅典機場飛往巴黎,還是從巴塞隆納機場飛回里昂的登機門,一看就知道是飛往法國,排隊的隊伍硬是比別的隊伍短。這特有的排隊方式的確節省一些空間,也讓在不同國家交換的同學大開眼界。
注重文化活動
法國人很注重文化活動,在法國短短半年就看了很多有特色的活動。第一個是「雙年戲劇舞蹈節」,在九月舉辦,一年以戲劇表演為主題,另一年以舞蹈為主題,今年剛好遇到以舞蹈為主題。雖然只參加了第一天開幕遊行,也能感受到全民參與的氣氛。除了遊行經過的路上很多人外,更令人感動的是,參與遊行表演的隊伍老老少少都有,不難看到老人開心地參與舞蹈或是樂器的表演。
九月某一個周末是「歐洲博物館日」,可以免費參觀博物館和古蹟。我們選擇拜訪里昂市政廳,它一年只開放這一次,裡面的富麗堂皇看得我們眼花撩亂,參觀的人也絡繹不絕。參觀博物館好像成了全民運動。臺灣應該也要有這種博物館日,多鼓勵大家去參觀博物館和古蹟。
另一個很棒的活動是「盧米埃兄弟電影節」,每年他們會選一個導演,為期一到兩周,播放他們的電影。里昂一年最大的活動是「里昂燈節」,吸引不同城市、國家的旅客來里昂。在市區有各種燈點綴的景點、遊行、表演活動,最驚人的是他們竟然可以和古蹟結合,把電影投射在各處古蹟牆面上,不只當成投影幕也結合建築的特色設計影片,他們的創意讓我們驚呼連連。

(法國人很注重文化活動,在里昂短短半年,就看了很多有特色的活動。)
(里昂雙年舞蹈節開幕遊行)
里昂公立大學
交換的學校是里昂公立大學,跟臺灣一樣分公立和私立,但是私立大學比公立大學設備、資源來得好,教室雖然有配備單槍投影,但當我看到還有老師用投影機而不是單槍的時候,著實嚇了一大跳!那時才發現臺大的設備原來真不賴。
學校每個學期都有一系列的文化藝術活動,學生花十五歐元看三場表演,還有免費參觀很多地方,如里昂的義大利歌劇院,可以參觀有百年歷史以上的古典劇院。
老師上課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些老師照講義上課,穿插問一些問題和同學討論。有些老師採互動方式,請同學解題大家一起討論,期末也都有考試和上臺報告。經過四個月的口說和用法文報告的訓練,越來越可以跟得上他們說話的速度。大部分是因為日常生活的訓練,聽力神速進步,尤其是要跟銀行和宿舍管理櫃臺詢問事情時,法文立刻突飛猛進。

(交換的學校是里昂公立大學,資源設備遠不如私立大。)
(里昂三大校園雪景)
歐洲各國自由行
18-25歲的年輕人,到歐洲交換學生,要把握時間到各處旅遊,歐洲國與國之間距離很近,交通方便。對於青年有很多優惠,火車票打折,進博物館免費或優惠,住宿只要找各處的Hostel(青年旅舍),就可省下很多旅費,認識各地的背包客。
歐洲對古蹟保存不遺餘力,讓我們自嘆不如。很多古蹟都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保存得很完整,除了不定期維修,對於遊客參觀有許多規定。很多教堂不能拍照,進去前一定要注意外面的標示,有些是要特別買票才可以拍照。有名的大教堂都是天主教教堂,如果去東正教或是拜占庭教堂,一律禁止拍照,有些還規定褲子或裙子太短,必須要用布圍住才可進入參觀。
里昂的舊城區,整區都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古蹟,里昂市政府也對此區有特別的保護,列為徒步區,禁止車輛進入,保有完整的石板路。里昂舊城區居民,房子有任何修繕或改變,都要跟市政府申請,以防破壞古蹟原貌。
整理不同地方的觀感和印象,才發現人們的看法,會隨著自己所在的環境影響,應該要真實體驗過後再評斷,才能對一個地方做出一個較客觀的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