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淨土法門,本有實相、觀想、觀像、持名四法,《阿彌陀經》不云其他,只言持名,顯標此經主張單持聖號一法。蕅益大師言:「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可為最佳註解。然則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矣!
觀諸《阿彌陀經》經文,除正報莊嚴以無量光壽釋名外,謹「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短短幾行經文提及名號力用,不知如何得知名號功德之不可思議?今試以蕅祖《要解》文,回溯本經經文,探討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的經證。
由蕅祖《要解》,歸納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略有五點:
一、以名召德,罄無不盡
經文:「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蕅祖云:「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然「以名召德」的經證又在哪裡?
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照理下文應談得多善根福德的方法,但經文卻接著: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至七日,便可往生。雖然不直接回答,得多善根福德的方法,但不也間接回答了,信願持名便具多善根福德了嗎?
又如何是多善根福德因緣?以結果論,從帶業往生凡聖同居土乃至往生常寂光土成佛,都是多善根多福德者。既是成佛,豈非「以名召德,罄無不盡」?
綜合以上兩段經文,便可證明蕅祖《要解》「以名召德,罄無不盡」的道理,是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的第一點。

(念彌陀名號,召彌陀功德,同時亦召一切諸佛功德。)
二、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經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往生必是橫超三界,此不必論。但如何得知,不俟斷惑?
因需佛及聖眾現前接引,不能自行前往,故知未斷惑;又「是人終時,心不顛倒」才能往生,顛倒的原因是因為惑未斷,否則何由顛倒?
既未斷惑便可往生,便證明蕅祖《要解》「橫超三界,不俟斷惑」的道理,是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的第二點。
三、但持名號,不假方便
經文:「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下云: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至七日,便可往生。經文並無提及需要其他任何方法,但信願持名便具多善根福德因緣,便可往生西方。
由此即可證明《要解》所說「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的道理,是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的第三點。
四、一七為期,不藉多生
經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由此即可證明蕅祖《要解》「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的道理,是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的第四點。
五、持一佛名,諸佛護念
經文流通分,六方佛護念流通云:「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又云:「聞是經受持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故知彌陀名號,召彌陀功德,同時亦召一切諸佛功德。既已召一切諸佛功德,故不異持一切佛名,可知矣。
由此可證明蕅祖《要解》「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的道理,是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的第五點。
由上探討,信然矣!名號功德如此不可思議!既是性德全體,亦是修德全顯,故雪公在〈景印無量壽經起信論序〉云:「《彌陀》顯名實不二。」
若能深知名實不二之理,念佛時會是如何的深信不疑、鏗鏘有力,會是如何的珍惜每一字一句的佛號,深怕漏失任何一字一句,漏失那不可思議的名號功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