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個人的故事 |
王鐵珊,名芝祥,北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區)人士,是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清光緒年間考中舉人,任中書科中書,崇尚程朱理學。中日甲午戰爭時,他回通州操辦團練,保衛北京、天津的出入門戶。其後擔任河南知州、廣西按察使(一省司法長官,掌刑名按劾之事)、布政使(民政兼財政長官)之職,政績卓著。他仰慕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時,與巡撫沈秉坤首先宣佈廣西獨立,被推為廣西副都督。後授為陸軍中將,並加陸軍上將銜,任桂軍軍長。
怨家投胎做兒子
王鐵珊有一個兒子非常聰明而孝順,因大兒子有精神疾病,因此王鐵珊盼望這個兒子能承繼家業門風,光宗耀祖。這個兒子在二十一、二歲時已經娶妻,生下一個女兒。有一天,這個兒子生了一場重病,瀕臨死亡,王鐵珊悲痛欲絕呼喚著他詰問:「某某!你既然來做我的兒子,為什麼這麼快就要離去?」他的兒子怒瞪著雙眼,變作廣西口音回答說:「我那是你兒子!我就是你殺死的那第十四個人!」說完,就斷氣而死。
三天三夜不敢閤眼
有一年夏天,王鐵珊到普陀山,親自對印光大師提及一件事。兩年前,他得了很重的病,一閤上眼,就見到身在黑屋中,其中有無數的惡鬼都要來逼迫惱害他,於是就被驚醒了。過了許久,再閤上眼,還是見到眾鬼相逼的情景,隨即又被驚醒了過來。就這樣一連三天三夜都不敢閤眼安睡,當時,人已疲困奄奄一息。 長齋念佛做公益
袁世凱統治時期,王鐵珊與孫毓筠等組織「國事維持會」,南北奔走呼籲,不避艱險,以和平調停紛爭,力求全國統一。後因袁世凱迫害,退隱家中。居家期間,他曾為通州辛亥革命烈士王治增等申請撫恤,又曾請以工代賑修築通(通州)密(密雲)公路,後來擔任京兆尹(今北京市政府首長)、北京政府僑務總裁之職。因年事已高,難以順應政局的需求,閉門不問政治,竭盡心力於慈善事業,任紅十字會中華總會會長。當時國內戰端不息,他極力進行調停紛爭,並組織救濟隊分赴戰地救護傷患。每遇水旱災害,就挺身勸募賑款。 聰明不能敵業力
王鐵珊居士一生剋盡職守,戮力安邦定國、慈善公益事業,而殷殷期盼的兒子驟然夭折,心中能不感傷嗎?大抵世上投胎做兒女的因緣,總逃不出「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這四方面。如果是來還債以及報恩的,那是可以得到他的孝養的。而這個兒子是屬於現世這無辜的第十四人被殺,怨業固結所欠的債,所以死後做兒子索債的現世報,因為此時債已經討足就走了。「冤有頭,債有主」,因果絲毫不爽。明此宿因,知道惡業牽累已得解脫,就不致怨天尤佛了。 念佛方能消宿業
印光大師云:「以志誠懇切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彼宿世怨業,初則由佛號而即速遠避,繼則仗佛力以脫苦超生,決定不至仍舊纏綿。若心不至誠,及不生改往修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心。則自己之心,與鬼相鄰,與佛相反。縱稍念佛,亦難感格。乃己心不誠不正,非佛法之不靈不驗也。」王鐵珊居士深明因果之理,將宿世怨業當成超脫苦海的勝因緣,從此發真實心,長齋念佛,誠為吾凈業學人的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