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溈仰宗」及「溈山警策」的「溈」字怎麼唸?

                                洪淑芬

    
    筆者案:
    本篇文章所探討的「溈」字讀音,於閱讀之始,為令讀者不致混淆,特先予說明:「溈」同「溈」字,亦同「沩」字(大陸簡體字)。此可查《漢語大辭典》:「【為】同『為』《玉篇.爪部》:『為』俗作『為』。按今:『為』字通行。」另外臺灣《新編東方國語辭典》:「『溈』同『為』字。」教育部網路上查詢「溈」字,其中亦列出「溈」字。《佛光大辭典》及《電子佛典(CBETA)》均用「溈」,而《漢語大辭典》及《康熙字典》乃以「溈」字解釋音義,但《漢語大辭典》於「溈」字旁同列「沩」。

    緣起

    屏東萬巒普門講堂上會下性法師於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前,曾經數次講述《溈山大圓禪師警策》,其後有信徒就「溈」字讀音向他老人家反應,應該唸「ㄍㄨㄟ」而非「ㄨㄟˊ」,因為教育部審訂的讀音是「ㄍㄨㄟ」。
    上會下性法師於其後講述《優婆塞戒經》時提出他的看法,他認為依《康熙字典》,此「溈」字有兩個讀音,「ㄍㄨㄟ」及「ㄨㄟˊ」,其中溈水依《水經注》所載,源頭出在現在的湖南省內的溈水是唸成「ㄨㄟˊ」;另一條河水流經山西則唸成「ㄍㄨㄟ」,即「媯水」或「溈水」。而早期從大陸來的法師都說是「溈(ㄨㄟˊ)山警策」或「溈(ㄨㄟˊ)仰宗」,他小時候的老師也教他唸「ㄨㄟˊ」。此外,上斌下宗法師(筆者案:臺灣鹿港人,一九一一`一九五八,日據時期及臺灣光復初期知名的佛教傳道人士)從大陸參學回來,也是唸「ㄨㄟˊ」,因此他個人認為《溈山大圓禪師警策》這個「溈」字唸「ㄨㄟˊ」並沒有錯誤。
    由於這部《溈山大圓禪師警策》是中國溈仰宗祖師大圓靈祐禪師警策後學的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被譽為叢林「佛祖三經」之一,其讀音以何為正,確實有釐清之必要。為此,筆者乃將上會下性法師的看法及所查得的相關資料,整理出來供大家做參考。

   
  
(《溈山警策》是靈祐禪師警策後學的著作,譽為叢林「佛祖三經」之一。)

    溈仰宗及溈山靈祐禪師

    大圓靈祐禪師是唐朝時代的僧人,曾從學於百丈山的懷海禪師,對於佛法因此大有開悟。後因一特殊因緣,經懷海禪師擇選前往湖南溈山(現湖南省寧鄉縣)住山開墾,初期歷盡艱難,其後果不負期望,開發成就了一個千人以上的禪宗大道場,領眾修行四十餘年。其入室弟子慧寂禪師(居袁州仰山,即現在江西省宜春縣),亦為明心開悟之人,師徒二人宗風大盛一時,學習者眾多,乃形成溈仰宗一派。大圓靈祐禪師乃此宗派的創始者,世人亦尊稱其為溈山靈祐。諡號大圓禪師。有語錄、警策各一卷傳諸後世。其示寂於唐宣宗大中七年(西元八五三年),法臘六十四,世壽八十三歲。

    溈山簡史及現況

    根據《佛光大辭典》載:「溈山,位於湖南長沙寧鄉縣西。為衡山山脈之分支、溈水之發源地。又稱大溈山。山多平地,水道便利,故古來出家人每多耕作於此,而有『羅漢田』之稱。唐僧靈祐居於此,世稱溈山禪師。大中年頃(筆者案:此為唐宣宗年號),裴休上奏為建密印寺。另有同慶寺、花果園、觀音堂、蓮花庵等名勝。」
    經查湖南省溈山,現在已經開發成一個風景名勝區,其中還留有密印寺等佛教道場及溈仰宗祖師追思地。在其語音介紹影帶中,所講的「溈」山或大「溈」山,發音都是「ㄨㄟˊ」,而非「ㄍㄨㄟ」。而網頁上端所顯示的是溈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密印寺,唐朝靈祐禪師所建,是溈仰宗的祖庭。)

    康熙字典及漢語大字典

    根據《康熙字典》及《漢語大字典》,此「溈」字都有兩個讀音,其解釋內容載錄於下:
    《康熙字典》:
    【溈】
    水部gu,weiㄍㄨㄟ-,ㄨㄟˊ
    (一)【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為切,音「規」。
    水名。【書.正義】水在河東虞鄉縣歷山西。
    (二)又【廣韻】薳支切,【集韻】于媯切,音「為」。
    (1)水名。【水經注】溈水,出益陽縣馬頭山。
    (2)零陵有溈水。【水經注】溈水出西北邵陵縣界。(筆者案:零陵及邵陵在今日湖南省內,可查《中國古代地名大詞典》。)
    《漢語大字典》:
    【溈】﹝沩﹞
    (一)ㄨㄟˊ《廣韻》蓮支切,平支云。
    水名,在湖南省寧鄉縣西,東北流注入湘江。《廣韻.支韻》:「溈,水名,在新陽。」《水經注.湘水》:「溈水出益陽縣馬頭山,東逕新陽縣南,晉太康元年,改曰新康矣。溈水又東入臨湘縣,歷溈口戍,東南注湘水。
    (二)ㄍㄨㄟ《廣韻》居為切,平支見。
同「媯」。水名,在今山西省永濟縣。《廣韻.支韻》:「媯,水名。」《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媯,水名,出河東虞鄉縣歷山西,西流至蒲阪。通作媯,俗作溈。」(筆者案:虞鄉縣即山西省永濟縣,永濟縣在西元一九九四年一月撤縣設市,歷山在永濟市南部。)

    結論

    綜合上會下性法師所說及以上的資料顯示,溈仰宗祖師大圓靈祐禪師所在的「溈山」,位處湖南省寧鄉縣確實無誤,而現今湖南省政府正努力將溈山開發成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影音介紹的發音與《漢語大字典》及《康熙字典》所述一致,均為「ㄨㄟˊ」,因此,讀者應可確認溈仰宗、溈山、《溈山警策》或《溈山大圓禪師警策》的「溈」字,都應該正音為「ㄨㄟˊ」。
    目前教育部審訂的「溈」字,在教育部網站所提供之資料為:
    7.溈  ㄍㄨㄟ
    8.【溈】水
    9.溈仰宗
    ㄍㄨㄟ  ㄧㄤˇ ㄗㄨㄥ
    教育部針對「溈」只保留了「ㄍㄨㄟ」的讀音,應當有誤。筆者在今年三月十七日向教育部及國家教育研究院反映了這個問題,希望能夠正音,以還原溈仰宗或 仰宗的正確讀音,並避免佛教徒間對於此字的爭辯或困惑。國家教育研究院一位承辦人員初步表示同意這個字應該回歸當地原本的發音,並允諾將反映給委員們更正。
在教育部尚未更正前,希望更多的讀者可以看到這個訊息,也可以不用等到教育部正式更正,就可以了解並掌握中國禪宗溈仰宗及《溈山警策》的正確讀音。

    感恩

    如果筆者這個正音的努力有任何可以肯定的地方,這全須歸功給筆者的恩師上會下性法師。他老人家在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坐化於臺灣屏東萬巒普門講堂,為佛教界留下出家修行人解行並重、為法忘軀、力弘正法、遠避名利的道人風範。
    每思及善知識的殷殷教誨及其瘦弱身軀,筆者總不免感恩涕下,所幸他老人家留下極多的著作及講經錄音檔案,普門講堂內也為他設置了紀念堂,內有他生前的存書、完整的講經資料及生平回顧。
    恩師堪稱末法時期的大善知識,任何一位認識此位大德者,當知筆者並非溢語,誠願他老人家早日乘願再來,以接引更多與佛法有緣的眾生。
    P.S.特別謝謝佛陀教育基金會阮貴良居士幫忙提供檢索工具及檢校文字錯誤。
 

   
   (會性老法師認為《溈山警策》的「溈」字唸「ㄨㄟˊ」並沒有錯誤。)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