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增減真如──
十種真如之八
※前言
《三藏法數》之「十地斷障證真」詞條云:「(第八不動地)菩薩善修清淨道行(謂修『不住道清淨』,悲智雙運,以大智故,不住世間;以大悲故,不住涅槃。此二說有前後,理實合行(同行)。離心意識(「心行處滅」──
心行之處滅絕,謂不同七地,猶有觀求之心──
作意勤求無相),得無生忍(於一切諸法,性本不生之真理,心無妄動而安住之),即斷『無相中作加行障』,證『不增減真如』。」

(子)通名──
不增減真如
▲法
《論》十云:「不增減真如,謂此真如,離增減執,不隨淨染,有增減故。」謂第八不動地菩薩,由通達此隨緣不變之真如體故,於諸無漏清淨、及有漏雜染法中,不見一法,有增有減。意即:真如隨染緣時,染無有增,淨亦不減;真如隨淨緣時,淨無有增,染亦不減。何以故?以真如平等故。
世親之《辯中邊論》卷上亦云:「第八地中,所證法界,名不增不減義。由通達此,圓滿證得『無生法忍』(初地分得,未能圓滿),於諸清淨,雜染法中,不見一法,有增有減。」
故馬鳴之《起信論》卷一云:「真如自體相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此義云何?
唐賢首國師之《義記》下註云:「人雖就位,以分優劣,真體隨人,未曾增減也。」
故唐譯《華嚴經.十地品》第八地章云:「此諸法法性,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異。」故曰:「不增減真如」。
▲喻
此理甚深,茲以喻明之。
《楞嚴經》卷三載佛云:「出土一尺,於中則有一尺虛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間還得一丈虛空。」
「出土」者,掘地也。掘地一尺,即有一尺虛空;掘地一丈,即有一丈虛空。掘地時,雖有虛空增益,卻不見虛空之增。
又塞地時,雖有虛空損減,卻不見虛空之減。
總之地雖有淨空、堵塞之別,而虛空唯是一體,不增不減。
▲合
真如法性,亦復如是。眾生迷之,並不見其「減」;諸佛證之,亦不見其「增」。
易言之:真如法性,並非菩薩修般若空慧,豁破無明,真如顯現時,謂之「增」,以真如法性,本自圓滿故。
又亦非凡夫未修般若空慧,被無明所障覆,迷而不覺時,謂之「減」,以真如法性,本無減損故。
妙哉真如法性!亙古今(從古到今)而不變,歷萬劫(世世代代)而常如(不二不異),生佛一體,凡聖無差,故曰「不增減真如」。
唐智周之《演秘》七末云:「由證此如,而離於執,不見一法,而有增減。舉彼所見,不增減法,以顯真如。『不增減之真如』,依主釋也。」
上來略釋通名「不增減真如」已訖。
又上來諸論,係約「真如隨緣不變」之體,說八地所證之「不增減真如」。
下文則約「真如不變隨緣」之用,說八地所證真如之異名為「相土自在所依真如」。
(丑)異名──
相土自在所依真如
▲引證
無著之《大乘莊嚴論》五,偈云:「應知後三地,說有四自在,不動地有二,餘地各餘一。」
謂四自在者,一相自在,二土自在,三智自在,四業自在。
第八地中,唯能通達初二自在(相、土自在)。
第九地中,亦能通達「智自在」,得無礙智,於說法教化,任運自在故。
第十地中,復能通達「業自在」,即無煩惱業縛,更無障礙故。
今只說第八地所證得之「相土自在所依真如」。
▲正說
《論》十云:「即此(不增減真如),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謂若證得此真如已,現相、現土,俱自在故。」謂就此「不增減真如」,亦可名為「相土自在所依真如」,何以故?因為菩薩若以正智(契入正理之智慧),證悟體得此真如之後,無論示現身相(正報),或示現器界(依報),皆能不加功用,自在變現故。
無性《攝論》七云:「相自在依止義、土自在依止義者,謂即於此第八地中,所證『法界』(即『真如』之別名),是二自在所依止處。」何謂二自在?彼云:
一、相自在──
相約現身。謂隨所求相,欲令現前,如其「勝解」(即心安住在「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之真理上,安然忍可,堅定不撓,謂之「勝解」)即能現前,名「相自在」。
《華嚴經十地品》云:「此(八地)菩薩,成就如是智慧故,於一佛剎,其身不動,乃至不可說佛剎眾會中,悉現其身。」
清涼《疏》云:「不動而遍,猶月入百川」,此即八地菩薩之「不動應化德」也。
《華嚴經》又云:此菩薩於彼佛剎眾會中:
1.或化同物身──
謂即八地菩薩各隨其類,而為現形,「於沙門眾中,示沙門形;婆羅門眾中,示婆羅門形;乃至居士眾中,示居士形」云云。
2.或化應物心──
謂八地菩薩,隨眾生心,權宜示現,「應以聲聞身得度者,現聲聞形;乃至應以如來身得度者,現如來形」云云。故名「相自在」。
二、土自在──
土約器界。無性《攝論釋》七云:「隨所希求,金等寶土,如其勝解,則能現前」,謂八地菩薩,或攪長河為酥酪,或化土石為米麥等,無不隨欲即成,饒益眾生,故名「土自在」。
《梁攝論》十云:「初自在,為成熟佛法;後自在,為成熟眾生。」
▲校量顯勝
無性《攝論釋》七云:「前諸地中,雖亦得此『無差別』住,然作功用,後乃得成。於此地中,能無功用,隨欲即成,故名自在,了知此義,入第八地。」上文中「無差別」者,係指「真如」平等不二,體無差別義也。八地以前之地上菩薩,雖亦證入體無差別之真如,而能證行,猶未圓滿故,仍須加行用功,方能成就「相土二種自在」義。今此八地菩薩,則能不加造作,任運自然,從心所欲,成就二種自在故,八地菩薩舊亦稱:「大力菩薩」,以彼得大威神力,為濟度眾生、現身、現土,無不自在故。
(寅)總結
蕅祖《唯識心要》云:「亦只二空所顯五位百法真如之理,隨緣不變故,非染淨所能增減;不變隨緣故,現相土無不自在。但由不達性無增減,猶於真如而有趣向,名『無相中作加行障』。」
「今由菩薩,善得無功用道,深證無生法忍,斷此加行障已,不變之體,任運顯現,名『不增減真如』;不變隨緣之用,任運顯現,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當知:五位百法之中,隨拈一法,皆不增減、皆相土自在也。」謂五位百法,如百道門,行者若能以無漏智慧,於一一法中,照達二空(生空、法空)真理,則隨拈一法,皆為證入「不增減、相土自在」真如之門。
上來略述第八不動地所證之「不增減真如」已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