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遠行之親友辭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贈物,或宴餞。」
第四條,遠行之親友辭行,譬如咱們這些朋友、親戚,他要出門。也得看遠近、時間長短。
遠行的親戚,人家懂禮,他上這兒來辭行。辭行時,你不是說:「好!你走了,回頭再見哦!」人走前,先跑到你家來,上門是客。你必得問:「那一天走?」他不會說我還沒定個日子。你不要慌,今天他來,不會當天就去,沒這個道理,不好看嘛。第二天就遠行,他怕你送,但我們必得去送行,這是禮尚往來!
禮貌,不必一定需要物品,做種種善事,有錢也能做,沒錢也能做,一個錢沒有也能做很大的善事。大家的心不在這上頭,做那些事就沒辦法了。這是送行。
「事前或贈物,或宴餞」,他來一辭行,這個禮貌你要明白,人家一出遠門一辭行,這時,你要看交情來餞行。這一條臺灣也有,老朋友走了,我給你餞行,請你吃頓飯,咱們聚聚,請幾個朋友陪陪他。要是交情很厚呢?不請陪客,請到我們家來,更厚道。或者是來不及請客,也要送點東西。人家臨走,若不能送東西,不能請客,這另當別論。
我們可以在家裡送他,或請客,或宴餞,這兩條一同辦了更好。不能辦了,辦一個也可以。甚至於兩條都辦不到,可是送行這一趟,我們是少不了的。
「第五、遠方客來拜訪,須往答拜,或設宴接風。」
「遠方客來拜訪」,舉個例子好懂,咱在臺中,忽然間有福建人或日本人來拜訪,是遠方客。他要來拜訪,怎麼辦呢?他要來了,「須往答拜」,第二天你必須回拜去,這是答拜。這像說話,一人問話,一人答覆。
「或是設宴接風」,這是指遠客,來看我們,要來拜訪,或是待在這住幾天。他或者帶土物來送我們,或是不送東西,這得看情形。不論東西多少,我們要請他,留下接風。
送人叫「餞別」,請人到咱們這來叫「接風」。這是遠客嘛,上這裡來,我們接風,他一路的風塵我們接他。或許他來不及,他謝了,你也不能勉強他。
「第六、旅人歸來拜,須詣回拜,或設宴洗塵。」
「旅人歸來拜」,這是指咱們本地人,在外頭做客,回來拜訪我們。
「須詣回拜」,他來拜訪,請客、接風,早早晚晚就不要緊了,他是回來的,過了十幾天,也不要緊。
從遠方回來的客人,雖然與本地人差不多,但他是來拜訪,送禮或不送禮,你都得回拜。不懂的,須領教領教那些念過書、懂禮的人,你不要領教外行,向馬克斯領教更不行。

(老朋友走了,我給你餞行,請你吃頓飯,請幾個朋友陪陪。交情厚,不請陪客,請到家裡來,更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