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簡說(一五七)                      子 圓

    
   述而第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孔子在服喪者的旁邊吃飯,從未吃飽過。孔子為了哀痛的事哭泣,當天就不會想唱歌了。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側」,旁邊的意思。參加喪禮時,坐在服喪者的旁邊;或是鄰居家中有喪事,都屬於「有喪者之側」。
   「未嘗飽也」,因為同情喪家,心中哀痛,自然不想暢飲飽食。反觀今日,有人還嫌喪家飯菜不好,酒更喝得面紅耳赤,實在令人感嘆!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哭」,是哀聲。「歌」,是把聲音拉長唱出來,這裡是指快樂的歌唱。弔喪或是遇到不幸的事,心中哀痛而哭泣,當日總是餘哀未盡,心中不快樂,就不想歌唱了,這是聖人情感真誠的流露。假使又哭又笑,那簡直是神經錯亂,不太正常。
    魯哀公十五年,孔子的弟子子路在衛國內亂中,勇敢為主人赴難而死。噩耗傳回魯國,孔子就在自家的中庭,為子路的不幸而痛哭,連呼:「噫!天祝予!天祝予!」老天要斷送我呀!老天要斷送我呀!失去了子路,那仁道將如何推行啊?痛哭之後,孔子便請傳送消息的使者進到屋內,問子路到底是如何死去的?使者回答:「死後被剁成了肉醬。」孔子聽後,吩咐家人立刻把食用的肉醬全部倒掉,不願再睹物聯想,平添許多的不捨與悲痛。
風俗日漸澆薄的今日,看到聖人摯情的流露,提醒我們要避免冷漠無感及虛情假意,學習真誠對待周遭的親友大眾,永保親厚的仁心。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