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法界無量回向講錄(三)      

                                 雪廬老人述張素真整理


    學佛在「自淨其意」

    上次講梵行,「梵」是清淨,佛法皆講究清淨。清淨指本性,本性一動就是迷了,起分別就是起惑,有惑就造業,造業就受報,就不清淨了。不論修那一宗,《大乘起信論》必得研究,叫你一看就發生信心,學佛最要緊在「信」字。《大乘起信論》,看過的有幾人?要真講佛理,離不開這本書。
    講淨土法門有若干種經,我們注重三種,第一種《無量壽經》,是什麼用意?《觀無量壽經》,是什麼用意?《阿彌陀經》,什麼用意?佛法有明著講,有暗著講。明著講,是把話順著說出來。暗著講不明說,把意思藏到裡頭。佛法明著說,大家一聽,「哎唷!難辦,難辦算了,不幹了。」這是人普通的心理。說佛法很容易,「我也能辦嗎?怎麼不能辦?能啊!」這是暗著說。明著說暗著說都是說那一樁事,全部三藏十二部經皆是叫你心裡乾淨。
    修淨土法門,西方極樂是清淨佛淨土,心裡骯髒你怎麼感應?怎麼能去?經上說佛法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有什麼難處?諸惡莫作,容易不容易?眾善奉行,容易不容易?一幹才知道難。第三句「自淨其意」,「意」,你的心一動就分別,你的心乾淨不乾淨?按照相宗,第七識是意的根本,第六識是意。第七識是意的根本,根本不乾淨,誰會乾淨?大家要是明白這個道理,那「自淨其意」就感覺難,可是這是學佛最要緊的一句話。
    學佛要求解脫,在三途變畜生、餓鬼、下地獄,這三個地處乾淨不乾淨?當畜生叫血途,凡是畜生都是流血而死,不管家裡餵的,不管外頭餵的,都得流血。在家裡拿刀殺了,在外頭是大的吃小的,強的吃弱的。水裡的魚鱉蝦蟹,魚吃蝦跟我們吃糧食似的,你心裡不好,就一定往這裡去。
    有什麼辦法才不去三途呢?佛家有戒律,戒律就是不叫你上那兒去。不跟你明說,學了戒律自然就離開三途了。所以上星期講安住梵行、四無量心。我們臺中道場差不多都受過戒,受了戒多半是光有虛名。受戒有四個字:「開遮持犯」,開怎麼講?受戒了,授戒老師允許受了戒後特別去做,准許你去幹,放開一步。遮是不許犯,是禁止,開遮是在老師那方面,持犯是在自己。持是拿著不放下,放下就不叫持了。犯是叫你拿著,你偏偏自動的撇開它了,就犯了戒。咱們受了戒,戒的外號叫做「清淨的衣服」,乾淨了叫梵行,我身不造惡事,口不說壞話,一動心沒壞事,這就是自淨其意。
    我到臺灣,一直還有不好的念頭,我不殺生有多少年了,有時候(不是常常)睡覺做夢,在夢裡還吃肉,這就是心裡不乾淨,夢是心頭想。我學佛七十年的功夫,都這個樣子!功夫好不好不必問他人,要問自己。
安住梵行,梵行是清淨戒,安住是停在那裡,到了這種程度安穩清淨了,才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今天藉安住梵行,才說這一大段。

   
  
(自淨其意,這是學佛最要緊的一句話。)

    自己修清淨梵行

    今天這一大段分三段。頭一段開頭,佛法有頭有尾,普通人辦事情有頭無尾、有尾無頭,亂七八糟的,那是說夢話。安住梵行,怎麼安住不動了?第二段就是行菩薩道,自行化他,自己做也教他這樣做。自己做到了,也教別人做。你做不到,卻叫人家去幹,人家會聽你這套嗎?第三段,一萬人學佛法、學清淨,有九千九百往後退轉,不退轉的人很少,誰不退轉?聖人不退轉,佛不退轉。
    現在國家提倡中國文化,一邊提倡中國文化,一邊報紙上登裸體女人,登這裡偷東西那裡搶東西,教人作惡。這邊禁止,那邊教你、引誘你,這樣子怎麼有辦法?不看報紙也不懂男女這些壞事,一看報紙都會了,各行其道就是了。諸位念過中國書,孔子誨人不倦,教人沒有厭煩的時候,就沒退轉。今日之下誰做到?拿錢來給我,我就說幾句。人家拿真錢來,你說的話未必是真話,只要把錢弄過來就行,這就是退道行為。
    經文:「佛子!菩薩摩訶薩,若能為己修行,如是清淨梵行,則能普為一切眾生。」佛子,學佛是佛的弟子,學佛不照佛的事情去辦,不算佛的弟子,不這麼辦就是叛徒。這裡的佛子是菩薩,行菩提道的菩提薩埵,自己修行再教別人修行,自利利他,不光為個人,這是菩薩。摩訶薩,摩訶當「大」講,這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是大菩薩。什麼是大菩薩呢?有四無量心,《華嚴經》講自度度他,也是大菩薩。
   「若能為己修行」,若是為了自己,按著佛說的法子去做。「如是清淨梵行」,做得很清淨,一切都合規矩,做到這樣。「則能普為一切眾生」,才能普遍。六道眾生,菩薩都管、都幫他們的忙,有這個普遍的心,為了一切眾生學菩薩。這一段是總開頭語。
    下頭說十二條,怎麼修梵行的十二條:「令一切眾生皆得安住,令一切眾生皆得開曉,令一切眾生皆得成就,令一切眾生皆得清淨,令一切眾生皆得無垢,令一切眾生皆得照明,令一切眾生離諸塵染,令一切眾生無諸障翳,令一切眾生離諸熱惱,令一切眾生離諸纏縛,令一切眾生永離諸惡,令一切眾生無諸惱害,畢竟清淨。」

   
  
(六道眾生,菩薩都管、都幫他們的忙,有這個普遍的心,為了一切眾生學菩薩。)

    教眾生行菩薩道

   「令一切眾生皆得安住」,除佛以外都叫眾生,沒斷生死就叫眾生。我教別人安住梵行,教你也行菩薩道,你再教別人也得安住梵行。不是你會了教給他,你就不管了,要教他也行菩薩道。不管他接受不接受,你行菩薩道,教那個人也行菩薩道。他要在家光坐著,什麼也不幹,怎麼行菩薩道?必得他也這樣做,輾轉輾轉叫普遍。這一句是這個講法,下頭十一句皆是這一個講法。
   「令一切眾生皆得開曉」,不只是人,九界眾生皆得開曉,都行菩薩道,都跟他一樣,把他知道的開曉眾生。關著門看不見,「開」是把門打開給大家看。所以講經這是行菩薩道,你知道,人家也知道了。「曉」是明白,明白你教他的這一種道,就是破塵沙惑。你教他行菩薩道,他糊里糊塗,怎麼教別人?教他行菩薩道,他就得破塵沙惑,他才能行菩薩道。
   「令一切眾生皆得成就」,你教給他行菩薩道,他就行菩薩道,他曉得的事情告訴別人,教別人也照他這樣子,往外宣傳。成就是辦事情定住了,也明白了。教的那個人,他都做得到叫成就。如講《華嚴經》,很深,從前聽不懂,現在碰到一位美國華僑胡說八道,我們就改了修行法門。什麼叫成就?往生有把握。往生有五色舍利的有幾人?不是人人皆有,還是少數,這就算沒成就。
    我講經多少年了,這些年成就了多少人?我慚愧,我沒教人成就。我現在九十七、八了,還能坐在這裡說話,不喝水說話這是很不容易,講多了,不喝水也不行。成就多少人,我沒這學問。沒學問在這講經,耽誤大家的時間,造罪業,我很慚愧,這是說實話。必得教給你們大家,大家都會了,都成就了,你再教別人,誰都成就。我是沒這學問。
   「令一切眾生皆得清淨」,如這支蠟燭做成了,有幾分之幾的成就,並不圓滿。成就的蠟燭,沒有羼雜,成就了還要更清淨。
   「令一切眾生皆得無垢」,清淨是沒羼雜才無垢。當時沒羼雜,在這裡放十分鐘後又有羼雜了。環境裡有風、土、沙,吹在上頭,又染上了。咱們在這個世界上,活一天沒得到究竟涅槃,沒得到佛果,隨時造業。祖師修行得很好了,活著就得呼吸,呼吸裡頭吸到了動物,就殺生,隨時造業,那是無心造的業。
   「令一切眾生皆得照明」,清淨以後無垢沒沾染,「照明」,如蠟燭點火。點不著不放光明,就不完備,與木頭做的蠟燭擺著一樣沒用處,放出光明。霧是黑霧,什麼也看不見,蠟燭一亮就有光明。光明有大有小,你修得很好,放了光明,你自己與眾生成就放光明,度化他人。
    以上六條,都是說為度化眾生的關係,後面還有六條,說明內在的。

    令眾生離諸塵染

   「令一切眾生離諸塵染」,「離」是離開內在的,我要離開他,不是他來找我。內心乾淨,外頭的塵染進不來。《金剛經》說,若以三十二相求如來,此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咱們現在求阿彌陀佛,是行邪道嗎?要這麼講就錯了。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千變萬化。「離」,心裡脫離他,心不沾染,美麗乾淨。這句一直到下頭五句,皆是在內部,心不沾染,心裡離開,別著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皆是假的,皆是幻影。
   「令一切眾生無諸障翳」,如看見蠟燭,蠟燭是有。看不見,擋住了叫「障」。「翳」,好比眼裡長白內障,他是外頭來的,並不是真有障。有天眼通,就障不住了,叫「通」。如《心經》所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令一切眾生沒有障翳,三千大千世界外下幾滴毛毛雨,佛都知道。有人說:「我看不見」,有神通你就看得見,沒有神通你就看不見。
   「令一切眾生離諸熱惱」,「諸」不是一種,很多。「熱」是不清涼,五臺山叫清涼山,不冷不熱,叫「清涼」。春天秋天不冷不熱,春秋多佳日,風和日麗。忽然有了變化是「熱」,「惱」是煩惱,心裡不自在。不喜也不怒叫自在,一切由自己,不是叫感情推動我,已業盡情空了。
   「令一切眾生離諸纏縛」,纏縛是比方拿繩子纏住,沒自由了。只要沒煩惱,就得自由,就沒有纏縛了。
   「令一切眾生永離諸惡」,前面「令一切眾生離諸塵染」是離開他,有時離不開,這一句是永遠離開諸惡事。八地菩薩以前還造業,凡是造業,就沒有好事,有業繫苦相,到這裡一舉一動自自然然做出來不害眾生。譬如眾生都沒什麼功夫,會客時他坐在那裡,講到他不好,一聽不高興,他就起煩惱,這叫惡事。孔子「犯而不校」,孔聖人有人侵犯他,他不跟他計較,侵犯就侵犯,我不理你這一套。咱們念了幾天孔子書,況且現在又不念了,怎麼會學好?咱們是博地凡夫,你對眾生有一點惹了他起煩惱,就叫惡。
   「令一切眾生無諸惱害,畢竟清淨」,最後這一句,對一切眾生起煩惱、有害的、不利的事情都沒有了。譬如佛,你罵他,那是仰面唾天,你罵你的,佛也不管。再比如一塊檀香木,頂在頭上,是恭敬他,身就染上香。掉在地上,用腳踹,腳也染上香了。對眾生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就叫畢竟清淨,清淨到極處,這是佛的境界。

   
 
   (菩薩,令一切眾生離諸熱惱,得清涼自在。)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