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幢小品》,共三十二卷,明朝曾任禮部尚書朱國禎的筆記,記載明朝掌故,大而朝章典制、政治經濟、徭役,小至社會風俗、人物傳記,敘述頗具條理。作者熟悉明代之事,所記多質實可信。今節錄兩位能放下怨恨,具有德性的人物故事如下。
忘怨感德
呂光洵,明代浙江省新昌縣人,他的父親欺凌鄉民,縣令曹祥知道了,派人把他抓來,打了幾十大板,然後放了他。呂某從此安份守己,成為一個慈善的人。
曹祥,是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人。呂光洵後來做了御史,他在巡視太倉時,為了父親昔日一段因緣,特意去拜見曹祥。曹祥早已忘了這件往事。
呂光洵談起父親因惡行被處罰鞭打的事,曹祥顯得有些不自在。呂光洵說:「如果沒有您老人家對家父的教訓,家父怎能夠改惡向善呢?我們真心感恩您,十幾年如一日啊!」呂光洵留在曹祥家裡,兩人相談甚歡,到了晚上才離去,並贈送給他一大筆錢財。
曹祥是一個守法的好官,自然不在話下;而呂光洵父子,不因為呂父被鞭打而怨恨,反而感謝曹祥使他改過從善。不但沒有忘記這件事,而且也不隱蔽這件事,又能十分懇切的向曹祥道謝,實在是賢德勝過一般人啊!呂光洵後來官至尚書,是一個以德行聞名的好官吏。
忘怨釋罪
金誠,字誠之,曾在廣州右衛當兵,閒暇時在社學(明朝於各府、州、縣所設,教授民間子弟的學校)進修。
有一位供差遣的小吏,名叫麻張,是個不務正業的人,看見金誠讀書,就把他抓起來,並且辱罵他,說:「你利用軍餘時間,竟敢摹仿儒生讀書,真是豈有此理!」
麻張剝去金誠的衣服,讓他在烈日下曝曬割草,動作稍微慢些,就鞭打他。金誠哭著說:「我利用閒暇讀書,是期盼將來可以顯揚孝親,今日身體受損傷,就是讓我的父母蒙羞啊!」麻張聽了更加憤怒,竟然把金誠的父親也抓來,加以羞辱。金誠與父親二人,相視而不敢言,後來還是靠賄賂麻張,才免於被繼續羞辱。
永樂丁酉年,金誠考中了解元(鄉試第一)。第二年考中了進士,後來金誠做了刑部主事。麻張因殺人案連坐入罪,被抓到了刑部。麻張看見金誠審案,嚇得雙腳發抖,一步路連跌了九次。金誠笑著把麻張扶起來,稟告主審的長官,赦免了麻張的罪責。
麻張被釋放後,前去拜訪金誠,金誠如平時般對待他,且十分恭敬有禮。麻張感動得痛哭流涕。麻張把女兒嫁給了金誠的兒子。金誠為人儉樸敦厚,後來享高壽而終。
子路問孔子,強者是何模樣?孔子說:「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南方人講究舒緩,對於寬厚柔順,不以牙還牙的人,他們會視為強人,也是君子該學的強者。呂光洵不記當年曹祥鞭打父親之恨,金誠更不願與麻張算老帳,兩人都算得上是「不報無道」的強者,真令人讚歎啊!

(金誠,好學用功,竟遭一位供人使喚的小吏──麻張辱罵鞭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