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法界無量回向講錄(十一) ●雪廬老人述 ●張素真整理 |
善根回向(願行稱法界) 「善根回向」,回向的善根分若干種。《華嚴經》最要緊的是發願,大願普賢菩薩,他的願大到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就出在《華嚴經》上。 「願行稱法界」,有願要實行,叫願行。「稱」如秤,不高也不低,正好平等,跟法界一樣。法界就是我們大家的心,明心見性的性,性就是法界,萬法都發生在性裡。萬法從心生,不動叫性,一動叫心。法界無量無邊,虛空是有相,看得見,凡是看見就有數量,性看不見。虛空在我們性裡,就好像一片雲彩。天這麼大,在我們本性只是一片雲彩這麼小,這個心即是沒限度。 佛法無邊沒一個數量,雖然講出來就這麼一句,你得以此類推,只要明白,心一下子放開就好辦了。心明白了才能得通,得了神通就通達沒障礙。到那時候,不管世間法,出世間法,好辦沒阻礙。 經文好明白,但是隔一星期不念,大家會發生誤會。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善根如是迴向,所謂:如法界無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所得智慧終無有量。如法界無邊,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見一切佛,無有其邊。如法界無限,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詣諸佛剎,無有齊限。如法界無際,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一切世界修菩薩行,無有涯際。如法界無斷,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住一切智,永不斷絕。」 法界無限 「如法界無限,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詣諸佛剎,無有齊限。」把個人的善根回向給大家,「詣諸佛剎」,佛剎指有佛的地處,「諸」指全虛空的佛剎。「詣」是去。心一動,全世界的佛土都有你。「無有齊限」,「齊」是滿了,「限」是限度,無齊限指沒有限度。法界沒限度,心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心。 講這套跟淨土法門有什麼關係?你去極樂世界,怎麼走法?不知道,不知道就是障礙,就去不了。去不了怎麼辦?所以必得阿彌陀佛領著聖眾來接你。聖眾接你,如坐飛機,我也不認得路就到了。《彌陀經》說,阿彌陀佛來接你時,你要心不顛倒,才上西方極樂世界,心迷惑顛倒怎麼去?心一顛倒,彌陀來接你,你也去不了。比如在這裡往臺北去,走錯路你也去不了。阿彌陀佛來接你時,你不戀棧這裡,就可以去了。
你的心盡虛空遍法界,法界有「理法界、事法界」,念佛有「理一心,事一心」。事一心,跟老太婆似的,你什麼事都不管,你叫我怎麼辦我就怎麼辦,你叫我跳火坑我就往裡頭跳,就成功。若懷疑說,你怎麼叫我跳火坑呢?這就不行了,就顛倒了。你聽了《華嚴經》,知道極樂世界的理法界,極樂世界在本性裡包著,你上自己的本性裡,極樂是你自己本性有的。懂理法界,開悟的快,一到極樂世界,花就開。你糊裡糊塗,到那裡還得多少劫花才開。 善根回向,自己有善根才把你的善根回向出去,沒有善根回向什麼,不是說空話?比如大家今天跟我要一點東西,我有才給你,我沒有,雖然答應好,有什麼用處?我必得有。不必到登地菩薩,十回向菩薩就有這個能力,盡虛空遍法界都包括了。他回向的是他得的善根能力,把這善根能力都送出去,要有善根能力才是捨得,沒有善根能力你捨什麼?以此類推,大家自己悟去。 學然後知不足,不求學,以為自己行了,一求學才知道自己學太少了,不夠用的,必得多念書,多念還得會悟才行。中國的學校講究「記性」,學生記性很好,「悟性」也要好,什麼事別人不瞭解,他一看就瞭解叫悟性。老師明白,學生才能明白,老師糊塗,學生能聽明白那就很少了,必得求明師嘛! 「善根回向亦復如是」,於一切世界修菩薩行,無有邊際。十回向菩薩還是賢人,還沒成佛,還得幹。比如幼稚園畢業,還有初中、高中、大學,並不是幼稚園畢業就完了,還要再上學,一步一步的按著梯子上路。 法界無際 「如法界無際,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一切世界修菩薩行,無有涯際。」往生極樂在蓮苞裡,在八功德水裡洗澡,善根沒長起來,哪裡也不能去。善根增長了,可以供養十萬億佛土。你供養十萬億佛土,有佛來接引嗎?十萬億佛土得自己去,沒人來接你。除了阿彌陀佛這個願,沒人來接你。《彌陀經》很難講,一句就與三藏十二部都有關係。每天供養十萬億佛,一到那裡,見了佛,佛問你:「你修的什麼程度?」修十回向菩薩,十回向到佛還早得很,還是菩薩,還得幹。 佛學講「無始無邊」,查三藏十二部、四庫全書,開天闢地哪時候開始?天在哪裡開始?地在哪闢出來的?孔聖人也說無始,佛教也說無始,所以法界沒有間斷。地獄也沒有間斷,天也不斷,都要一步步經過。供養十萬億佛土,沒人來接你,還是菩薩,又得學一些。現在人,學問如這衛生紙,念了一些,就覺得我的學問不少了。 法界無斷 「如法界無斷,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住一切智,永不斷絕。」本性是不動的,一動不叫本性。如一缸水,不動它,平平安安的。水一動,又另起一個名字。不動是性,一動是識,識是分別,有了現象皆是識,能聽能看等等都是識。本性看不見摸不著,性是永遠存在。性即智慧的智,但智也沒有,如「空假中」的空,什麼沒有了叫空,沒有動的水,也沒靜的水,叫真空,真空是實相,實在是那樣子。佛家說「非斷非常」,斷也說錯,常也說錯,兩個要合起來叫中道。必得學轉識成智,才不會頭出頭沒。孔子也講中道,孔子的學問,咱可真不懂,孔子是聖之時者也。
「住一切智,永不斷絕」,到十回向菩薩,則可「永不斷絕」,歸於自然。《彌陀經》說,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聽眾鳥演法「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悉」當明白講,沒到極樂世界不明白,悉是全明白。《爐香讚》云:「爐香乍熱,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悉就是全明白了。西方極樂世界皆是阿彌陀佛之所變化,明白了,生處變成熟。後來風樹一吹,「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到第八地菩薩,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不勉強,不分別,歸於自然了。 諸位的心不必分別,在這一坐,生處轉熟,明白習慣了,不必分別就成功了。住一切智,不動搖,不退轉,永不斷絕,跟法性一樣。法性非斷非常,才是中道,會這個才會講《阿彌陀經》。 (圖說: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聽眾鳥演法「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悉」當明白講,沒到極樂世界不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