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三十頌研究(二二七)    ●智果



    
前言

  《成唯識論》卷十,論述大圓鏡智等四智心品,共有九門。其出體、相應等前六門。先前悉已略釋訖。今當續說第七門曰:「四智所緣何境門」。茲列簡表如次:

    正說

  (甲)大圓鏡智

  (子)初師但緣真如

  《論》十云:「大圓鏡智相應心品,但緣真如為境,是無分別,非後得智,行相、所緣,不可知故。」謂此智心品,但緣真如,不緣俗境,何以故?以此智品,是緣真之根本智故,而非緣俗之後得智故。其能緣之行相及所緣之境界,全都微細不可測知故。

  (丑)次師緣一切法

  《論》十云:「此品緣一切法(非但緣真如)」,引經論證明如次:

  (一)《莊嚴論》說:「大圓鏡智,於一切真俗境,皆不愚迷故。」

  (二)《佛地經》亦云:「如來智鏡,諸處(即六處,六根之別名)、諸境(色聲等六境)、諸識(眼等六識)等十八界,緣生緣滅之世間有為法,悉皆現前。」如是智上,有十八界眾像影現,故知此智緣一切法,故說如來具一切智。

  故奘公之《八識規矩頌》,讚頌無漏清淨之第八識曰:「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方塵剎中」,蕅祖《直解》釋云:「此(第八識)成佛之後,惟持圓滿無漏善種,盡未來際,更不受熏,以其一切有漏種子,及一分劣無漏種(即十地中,無相觀俱,所修勝行之種子,能感於變易生死,故名劣法),皆永斷故,名之為無垢淨識(中略)此識一轉,此智一發,則法界洞朗,真俗(因緣所生之事理為俗;不生不滅之理性為真)等觀,故云 『普照十方塵剎(如微塵數之世界)中』。由此可知大圓鏡智,亦緣俗諦也。若不爾者,如來不應名一切智。」

  如是大圓鏡智,內緣自體功德種子:外緣一切,若真若俗,所知境界,現身土等一切影像。

  緣真義邊,名「無分別智」;緣俗義邊,名「後得智」。雖緣一切,行相微細,不可了知。如同因中之阿賴耶,以微細故,亦言其緣境,不可了知。吾人不應以不可了知證此鏡智,唯緣真如之無分別智。

  問:二智既是一體,起無前後,何名後得?

  答:由證真,故有根本智。由了俗,故有後得智。了俗必由證真故,假立前後也。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