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問俗
●吉光

4-2.png
【圖說】泰王蒲美蓬,接見中國佛教會六位長老居士。

民國五十三年六月,朱斐居士隨中國佛教會,出訪東南亞。來到泰國,拜見泰王蒲美蓬後,發生一件有關「入境問俗」的佛門規矩插曲。朱斐居士說:

我記得我們到了泰國,一下飛機就有很多新聞記者來找我,大多是華僑報紙的新聞記者。其中有一件趣事,他們說:「你們臺灣的出家人怎麼不懂規矩?」

我說:「怎麼不懂規矩?」

他說:「泰國的規矩就是,泰王見了個小沙彌也要合掌問訊,但是小沙彌不可以回禮,若小沙彌跟他回拜,等於是拒收泰王的禮。我們泰王到臺灣時,跟你們十位大師合掌行禮,你們也跟國王問訊回禮,拒收泰王的禮,豈不是不懂出家人的規矩?」

他問得很巧妙,我說:「這是各地習俗的差異,我們那裡的規矩是禮多人不怪,不回禮就是沒有禮貌。泰王是一國的元首,我們尊重他的元首之尊,若不回禮問訊,在我國的習俗上就失禮了,所以必須回禮。我們那裡的規矩是『禮尚往來』,『入境需問俗』啊!」

向他們這麼一解釋,他們才瞭解,第二天報紙也登出來。每個國家有他們自己的規矩、禮貌,南傳佛教國家的規矩,與我們北傳佛教,也不全然相同。

(見見《國史館朱斐居士訪談錄》)

【案】

按東南亞傳統,僧人不會向施主道謝,否則施主會覺得功德受損。因僧寶是福田,有緣來相見化緣,眾生供養禮拜,是為大幸,眾生自己得利,僧寶只須善心祝福,無須回禮道謝。


【前期連結】專講一部《彌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