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一數」智頵大師
●恭東

智頵和尚,乃千佛一數,師敢輕言耶?

唐代智頵大師,中山(今河北西北)人。童年,在同輩中就顯得傑出。二十歲時,厭離世俗,拋棄榮華,遠赴五臺山,依善住閣院的賢林法師為師;精進策勵不懈怠,早晚用功不疲不厭。大師天性節儉,若有一點餘錢,隨手施給貧苦病患。之後辭別賢林法師,行腳訪道,數年之間,通達佛法教義。

唐憲宗元和年間,五臺山華嚴寺(即今大顯通寺),僧眾請智頵大師為僧首。清涼澄觀大師,作《華嚴經疏》完畢後,大眾禮請智頵大師講述《華嚴》大經。因此,每天有千位僧人參與法會,齋供豐盛,寺裡儲存的錢幣充滿,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當時的人都說是法會感應佛菩薩來五臺山遊歷所致。

智頵大師主持寺務,有十餘年了。附近有寺院的僧人義圓,也是眾多僧人中很傑出的人才,認為智頵大師長久以來擔任常住,是想圖謀大眾的資助供養,於是產生懷疑誹謗,散布流言,說:「智頵心非平等,一心貪取供養,假裝有修行,博取人們的信任,難道真是有盛譽嗎?」

智頵大師聽到如此的誹謗,立刻自請退位,僧眾於是允許了。智頵大師即刻拱手離開。

當晚有護法天神顯現,告訴義圓說:「智頵和尚,乃千佛一數,師敢輕言耶?可速求謝咎,若其不然,必沉惡趣矣!」智頵和尚,乃是千佛中的一位,你敢隨意造謠誹謗嗎?你可速求悔過,如果不如此做,你必定沉淪惡道!

義圓聽了以後非常害怕恐懼,隔天一早立刻拜見智頵大師,頂禮大師,懺悔謝罪。智頵大師的德行,有如此感應。

唐武宗在位,毀滅佛法,智頵大師藏於巖石沼澤。唐宣宗即位,復興佛教,下令五臺山各寺,度五千位僧人,再請智頵大師出任十間寺院的僧首。

唐宣宗大中七年四月,普供天下,巡禮四眾。經過一個月後告訴大眾:「人命如箭,焉能久保?心徇浮華,不求息慮,誰之過歟?」人命如箭快速流逝,如何能永久保全?若心思貪戀浮華,不求息心絕慮,是誰的過錯?於是退居靜室,不到兩天,端坐而終。

(見《廣清涼傳.釋智頵者》)

4-3.png
【圖說】大華嚴寺,建於漢明帝永平年間,略晚於白馬寺數年。唐代澄觀大師居寺,發願作《華嚴經疏》。


【往期連結】惠風和暢法音流長──聽會公講經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