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序
家兄往生已一年有餘。整理遺文發現這篇記錄,在當今視老師如寇仇的時代裏,彌足珍貴。他們同學會,持續五十餘年,凝聚他們的正是這位高中老師。他的操守與識見,令學生嚮慕不已,想來後代也可以代代傳吧!
吳碧霞謹誌
聯繫探訪
七月十日星期天,偕文士到桃園拜訪居勃老師。之前曾二度電話聯絡,都是他媳婦接聽,第一次告知老師聽覺障礙,昨天則說車禍腿部骨折行動不便。頻頻聯絡的原因在於,擬在十月初舉辦畢業五十週年紀念同學會,不知老師是否方便參加。兩次電話傳回的訊息都趨向負面,遂即與文士聯絡前往探望。
老師的寓所坐落於中山東路青溪國中對面,是那一排最氣派的雙拼大樓。當地早先都是稻田,居老師眼光獨到,斷定其地必將快速增值;果然,當年每坪不過一千元買進的土地,如今市價已達三十萬。三百倍的增值,當然可以挑選建商,照自己理想的規畫,用最好的建材,而留下五樓和兩位公子對門而居。
我們到達的時候,老師神采奕奕在樓梯口等我們,氣色之佳,絕看不出是一個不久前車禍骨折受傷的老人。他告訴我們,前幾天還在坐輪椅,這兩天才開使用柺杖行走。這天精神特別好,想來與我們的造訪不無關係。
深念至親
見到學生來探望,老師難掩一臉興奮之情。他侃侃而談,從家世、大陸親人、女兒的成就,到孫輩的傑出。雖是平鋪直述,沒有任何情緒的激動,但真摯的談吐,沉痛的喟嘆,令人感同身受,我好幾次禁不住潸然落淚。
居老師的父親在大陸當過縣長,哥哥是重慶師範學院數學系主任。居老師出身北大、復旦兩大名校,政治與農藝雙修,十足延續其書香世家。
共產黨席捲大陸之後,當過官的父親自然難逃浩劫,先是被捕下獄,哥哥也被索賄,哥哥有四個小孩嗷嗷待哺,哪裡繳得出高達四個月薪津的賄款,眼睜睜看著父親被判勞改,從此下落不明。由於自身難保,連打聽都不敢。
直到老師回大陸探親,輾轉調查,窮追不捨,才得知被送往西康勞改營。於是從成都僱了一輛汽車,直奔偏遠的西康千里尋父。勞改營初則推說查無其人,後經出示成都有關資料指證,才不得不承認。但父親早在三十年前就被活活餓死了,沒有留下遺言、遺物或骨灰。居老師悲痛欲絕,無奈捧回了一把勞改營的泥土回臺,算是為父親留下唯一的紀念物。
子孫有才
居老師育有二子二女,兩個女兒都在美國念到博士,也都有很好的歸宿。大女兒的夫婿,是世界列名的電腦科技菁英;小女兒夫婦,都是耶魯大學的博士,在藝術和戲劇的領域中,均有傑出的表現,迪斯尼樂園的某些設施、拉斯維加的表演場所,都有他們設計的作品。
居老師說他們家族有音樂、美術的基因,從第三代孫輩的表現,就可看出端倪。在美國的孫子,十歲就登臺演奏鋼琴。有一次一起旅遊,住在一家大飯店,看到大廳一臺大鋼琴,一時技癢上去彈奏,立即引起騷動,要離開的客人都駐足圍觀,連廚房的廚師們都跑出來了。可以想見那是多麼令人讚嘆的水準,我說那簡直是莫扎特再世。
在大陸受到迫害的姪子、孫輩,也出現了美術天才,參加全國繪畫比賽得到第一名,派去日本參加世界性的決賽,抱回第一名的榮銜。想想看,在十幾億人口中能夠這樣出類拔萃,如能得到良好栽培,說不定將成為另一個齊白石或林風眠。
眼光深遠
隻身來臺的居老師,定居桃園以教育為志業,在桃園農工帶出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每一位同學,都感受到他超然於世俗的人格和愛心,開同學會都會邀請老師蒞臨同歡。
居老師早在五十年前即預言:「將來你們在臺灣土生土長的人,比從大陸來臺的人有機會。」對照一下當前臺灣的政局,印證老師的眼光有多麼深遠。
臨畢業前,老師告誠我們:「如果就業考試把你們分發在鄉鎮公所,千萬別去報到,否則你可能會幹一輩子戶籍員!」我果然被分發到臺北市某區公所,因為老師警告在先,我逃過了可能幹一輩子戶籍員的命運。如今回想真要感謝老師的臨畢贈言。
堅守原則
居老師在桃園教育界聲譽卓著,應復旦校友推薦,膺任復旦中學校長。在其任內,使復旦中學成為學子們競相爭取入學的名校。
每年暑期,都有人運用種種關係,想走後門關說,想要行賄的家長不知凡幾,居校長大公無私一概回絕。為了避免尷尬,常在關鍵時段避走他方。這是多年前聽到的傳聞。
強健意志
居老師念念不忘鼓勵我們,要用堅強的意志面對橫逆。說到今年住院醫療,更深深體驗到信心的重要。他親眼目睹,許多病情比他輕的人,一個個倒下去;他因為有堅強的意志,終於走出醫院。
眼看一年間幾次出入醫院的老師,依然健朗面對人生,怎由得我們這群學生能有絲毫消極悲觀的念頭?
電信聯繫
老師告訴我,八月初會去美國女兒處住兩個月。我說九月底回來,正好可趕上我們十月初的同學會。老師欣然表示屆時將參加,並說到達美國會寫信跟我聯絡。
八月我打電話過去,老師還沒去美國,老師講的話我聽得很清楚,但因老師重聽,我的話他聽不清楚,雙向溝通不良,為此特地給我寫了信。
信上言今年流年不利,一而再再而三,為不同原因出入醫院。所幸,老師真是意志超強。先前電話中也表達了他想去巴西,看看李興鑑同學的計畫,那種勇氣,可真是我們做學生的應該加強補修的學分。
老師這回去美國預計停留半年,這次同學會就不能參加了,對我們這次五十週年的聚會,不無小小的遺憾。因之,特地將先前寫下的札記,加上補寫的回想,交付打字影印,擬隨同同學會邀柬,一并寄給諸同學過目。待明年老師回國,讓我們再安排躬聆教益吧!
墩厚 敬筆於二〇〇五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