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論講錄.六十五
●簡智果 講述  
●孟昌、慧玲整理

頌文: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

一切所求滿足

這二句頌文,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第三大類「攝眾生願」所成就的!有這麼多的大願,令行者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所求皆滿足。今略舉幾條。

隨念滿足

第十一條大願「住正定聚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行者只要往生西方,修行永遠只進不退,且必定成佛。

第二十三條大願「飲食隨念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行者只要往生西方,思食得食,且乘阿彌陀佛的神通力加被,很短時間內,就能供養無量無數的諸佛。

第二十四條大願「供具如意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行者往生到西方,一切供佛之莊嚴器具,如香、花、燈、果、幢幡、寶蓋等,皆如願如意的隨念即至。

第三十八條大願「衣服隨念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擣染浣濯者,不取正覺。」行者往生到西方,思衣得衣,與佛法相應的妙衣服,自然披身,且不用洗滌。

第四十六條大願「隨意聞法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行者往生到西方,個個隨願,各聞妙法,想聽什麼法,就能聽到什麼法。

此外,又有「住隨所念」,行者往生西方,宮殿樓閣等住處,高下大小,一切如意。

又有「水從所好」,行者一往生西方,來到七寶池中沐浴,池水之冷暖,水位之高低,一切都隨念成就!並且在沐浴之後,「開神悅體,蕩除心垢」,開發智慧,身心安樂,清除心中之煩惱污垢,道業自然增進。

以上所引證之經文,皆屬於四十八願中,第三大類攝眾生願。

還相回向願:願名

還有一條大願要特別介紹,能更清楚的證明,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眾生,不論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都能稱心如意,心滿意足。

第二十二條願文:「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條大願有二個名稱:

一、必至補處願:十方世界之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證得一生補處,否則我法藏就不成佛,故名「必至補處願」。

二、還相回向願:十方世界之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佛聞法,證得無生法忍之後,發起大悲心,再回到生死苦海中,必定能自由自在地,教化一切眾生,一同趣向佛道,一同了脫生死,否則,我法藏就不成佛,故名還相回向願。

曇鸞大師《往生論注》云:回向有二種,一是「往相」回向,二是「還相」回向。

往相回向:將自己所修之功德,回轉、趣向給一切眾生,願與一切眾生同生西方淨土,即叫往相回向。

還相回向:往生到西方淨土,見佛聞法,修學止觀法門,證悟無生法忍之後,生起大悲心;再回轉進入生死苦海之中,能自由自在地教化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一同趣向佛道,一同了脫生死。所以還相回向,也是乘願再來、廣度眾生之意思。

大家平素作完功課之後,念〈回向偈〉:「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普利一切諸含識。」前三句是往相回向,後一句是還相回向。

雪公說,乘願再來,就等於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把所有度眾生的智慧、本領、能力等,都具備了、學成了之後,再回到娑婆世界來教化眾生,令此世界眾生所求滿足。

在還沒往生前,雖也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勸人持戒念佛,解行並重;或者勸人廣學三藏教,常念阿彌陀;但是智慧畢竟有限,能力不夠,常常是言者諄諄,苦口婆心,言辭懇切,但是對方卻是聽者藐藐,不以為然,無動於衷,內心一點感觸也沒有!何以故?德學修養都不夠的緣故!

假若往生之後再回來,就大不相同了!怎麼說呢?

民初印光大師,就是乘願再來的人,在佛教界,都說他是大勢至菩薩化身,他度化眾生,就沒有問題!老人家當時在大陸,好多政府大官、教書的名教授、社會上的仕紳、名流,一見到印祖老人家莊嚴德相,不必多言,自然就五體投地,敬佩至極!可謂是不言而化,一見面,不必說話,就已經受到感化了!

乘願再來的人,度化眾生,就是像這樣子!所以雪公常勸勉,一定要發「往生西方,乘願再來」之心願,如此才能圓滿「大義行功德」。

以上介紹第二十二條大願,名稱「還相回向願」的意義。


4-a.png
【圖說】衣服隨念願,往生到西方,思衣得衣,與佛法相應的妙衣服,自然披身。
(待續)


【前期連結】往生論講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