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裴永度,是江南泰州(今江蘇省)人,世代定居在曲塘鎮,從事耕種。
裴永度性情恬淡,沒有特別的喜好,看到有行善的機會,必定會去做。裴永度幼時便篤信佛法,長年持齋,日課佛號,沒有間斷。而後又皈依高旻寺古光和尚,受滿分優婆塞戒(即五戒),行持嚴潔,未嘗缺漏。
裴永度的妻子,也深信歸向念佛法門,受持五戒。夫婦同住在一起,數十年中,行為操守都能保持清白純潔,人們沒有可議論之處。他們早年無子,唯有一個女兒,也跟著持齋信奉佛法,不久後懇求出家。父母應允,為她剃髮、披上僧服,受比丘尼大戒。
於是裴永度捨棄房宅改為尼庵,讓妻女可以同修淨業;自己則另外搭建靜室,獨居念佛,持續了數十年。
裴永度年近七旬之時,告訴他的親族說:「我五天後應當和大家告別了!希望你們將我的遺體焚化。此身如幻,切勿錯愛顧惜這假相啊!」到了預知的那一天,裴永度端身正坐,持念佛名而逝。
家人遵從他的遺命,荼毗後揀出百餘顆舍利,如豆大小,五色晶瑩,便以瑠璃瓶貯存,供奉在庵中。當時是清道光初年。
(出自《染香續集》)
裴永度,江南泰州人。世居曲塘鎮,耕稼為業。
性恬淡無所好,而見善必為。幼即篤信佛法,長齋課佛名無間。既而歸依高旻古光和尚,受滿分優婆塞戒,行持嚴潔,未嘗缺漏。
其妻亦信向念佛法門,受優婆夷戒。夫婦雖同居一室,數十年中,履踐純白,人無得而議焉。早年無子,唯一女,亦齋素奉佛;未幾,懇求出家,許之,為薙髮披緇,受苾芻尼大戒。
永度捨宅為庵,令妻女同修淨業,自則別搆靜室,獨居念佛者數十年。
後年近七旬,一日告其親族曰:「吾五日後當相別矣!幸以吾遺蛻焚化。此身如幻,勿錯相愛惜也。」至期,端坐持佛名而逝。
家人從其遺命,闍維,得舍利百餘粒如豆,五色晶瑩,遂貯以瑠璃缾,供奉庵中。時道光初年事也。
(《染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