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廟東方六七十步遠的地方,有一座精舍,六十多尺高,其中有一尊佛像,面朝東方而坐。從前如來在世的時候,在這裡跟外道們辯論教議。再往東走則有一座天祠,跟精舍一樣的大小。早上太陽的光照射下來,天祠的影子遮蔽不到精舍;但是傍晚太陽將要落下的時候,精舍的影子就覆蓋了天祠。
在這座影覆精舍東邊三、四里的地方有一座塔,是尊者舍利子與外道論議的地方。起初,善施長者買逝多太子園林想要為如來建立精舍。當時尊者舍利子隨長者來考察地點時,外道六師要求比拼神力,舍利子隨機攝化,降伏了這些外道。 (按:詳參《賢愚經.須達起精舍品》)
在旁邊的精舍前建了塔,如來在這裡降伏了外道,又接受毘舍佉母希望能夠布施的請求。
受請塔的南邊,在佛世時,毘盧釋迦王發動軍隊,誅殺釋迦種姓人,到了這地方,看見佛而收兵回去。
當時,毘盧釋迦王繼位之後,記恨之前受到的侮辱,準備發動大戰;軍隊全都部署完成,就等著一聲令下便發兵。有比丘聽到消息,告訴佛陀。世尊於是在枯樹下靜坐。
毘盧釋迦王遠遠看見世尊,下車禮敬世尊,退到一邊站著問道:「附近有樹林枝繁葉茂,可以乘涼,佛陀為什麼不坐?這顆樹枯朽毀敗,您卻在這裡靜坐?」
世尊回答他:「宗族,就像大樹的枝葉。枝葉將要遇到危難,又有什麼可以庇蔭的呢?」
毘盧釋迦王說:「世尊就是宗親啊,我可以回頭。」因為看見世尊而有感懷,就收兵回返本國了。
(出自《大唐西域記》)
伽藍東六七十步,有一精舍,高六十餘尺,中有佛像,東面而坐。如來在昔,於此與諸外道論議。次東有天祠,量等精舍。日旦流光,天祠之影不蔽精舍;日將落照,精舍之陰遂覆天祠。
影覆精舍東三四里,有窣堵波,是尊者舍利子與外道論議處。初,善施長者買逝多太子園,欲為如來建立精舍。時尊者舍利子隨長者而瞻揆,外道六師求角神力,舍利子隨事攝化,應物降伏。
其側精舍前建窣堵波,如來於此摧諸外道,又受毘舍佉母請。
受請窣堵波南,是毘盧釋迦王(舊曰毘琉離主,訛也。)興甲兵誅釋種,至此見佛歸兵之處。毘盧釋迦王嗣位之後,追怨前辱,興甲兵,動大眾,部署已畢,申命方行。時有苾芻聞以白佛,世尊於是坐枯樹下。毘盧釋迦王遙見世尊,下乘禮敬,退立言曰:「茂樹扶疎,何故不坐?枯株朽櫱,而乃遊止?」世尊告曰:「宗族者,枝葉也。枝葉將危,庇蔭何在?」王曰:「世尊為宗親耳,可以迴駕。」於是覩聖感懷,還軍返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