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論講錄.七十
●簡智果 講述  
●孟昌、慧玲整理

頌文:是故願生彼,阿彌陀佛國。

正報觀:眾生義

接下來研究正報觀。觀察西方極樂世界佛、菩薩的功德有十二種,其中觀察佛功德有八種,菩薩功德有四種。

這一科曇鸞大師在《往生論注》上,稱為「觀察眾生世間功德」,前面依報觀是「觀察器世間功德」,這「眾生」二字即指佛菩薩。

佛以下九界,皆稱眾生,譬如菩薩為「大道心眾生」,二乘人是「但求自了眾生」,以及生死凡夫的「六道眾生」。在這裡為什麼連佛也叫眾生呢?

曇鸞大師引《大般涅槃經》云:「一法有無量名,一名有無量義。」一種法可以有無量種名稱。例如「佛」有十種德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大夫、天人師、佛世尊。十是個圓滿的數字,十代表著無量無邊、無窮無盡,亦即佛的一法,有無量名也。

所以曇鸞大師說,「眾生」這個名稱,大家不要以為只有「眾多生死」的意義,這是小乘家約俗諦解釋。「眾生」是謂眾緣和合而生,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故「眾生」是生生滅滅義。

若是大乘家,則不這麼解釋,曇鸞大師引《不增不減經》云:「言眾生者即是不生不滅義」。這是大乘家約真諦來解釋,以般若智慧照見「因緣所生法,當體即空」的道理;依五蘊和合而存在的眾生,當體即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所以大乘家以為「眾生」,即是不生不滅。曇鸞大師根據大乘家的解釋,佛也是眾生,因為佛是不生不滅的眾生。

天台智者大師的《摩訶止觀》說:「攬五陰,通稱眾生。」「攬」是「總攝」的義,總攝「色受想行識」五陰和合的生命體,都叫「眾生」。攬又有下列五種不同:

攬三途因,罪苦眾生」:總攝「三惡道」五陰和合的生命體,名「罪苦眾生」。

攬人天陰,受樂眾生」:總攝「人天」五陰和合的生命體,名「受樂眾生」。

攬無漏陰,真聖眾生」:「真聖」在此是指證入「真諦涅槃」的聲聞、緣覺二聖人,總攝「無漏」五陰和合的生命體,名「真聖眾生」(證入真諦涅槃的眾生)。

攬慈悲陰,大士眾生」:總攝「大慈大悲」五陰和合的生命體,名「法身大士眾生」。

攬常住陰,尊極眾生」:總攝「常住不生不滅」的五陰和合的生命體,名「至極尊貴,至高無上的眾生」,或名「究竟眾生」,指的就是「佛、世尊」。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佛、菩薩都叫眾生。

佛是至極尊貴的眾生,菩薩是大道心眾生,發大心、上求菩提道的眾生,而二者皆屬於「智正覺世間」。

所以「觀察眾生世間功德」,這裡的眾生專指佛,佛是究竟眾生,菩薩是大道心眾生。

4-a.png
【圖說】佛是不生不滅的眾生。

(待續)



【前期連結】往生論講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