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八識業招.下
●道深

問:八個識當中,哪個識在因地中就能通到無漏?

答:六、七二識在因地中就能轉成無漏,前五和第八識則要到佛果位才能圓滿無漏。

問:為何六、七二識在因地中就能轉成無漏?

答:登地以上菩薩第六識入無漏觀時,就能轉成無漏,所以可知第六識在因地中就能轉成無漏。

問:第七識不能修觀,為何也能轉成無漏?

答:第六識入人空、法空觀時,阻礙攻克第七識的執著,使得第七識的人我執、法我執不得現行,所以第七識也轉成無漏。

問:第六識入空觀,與第七識有何關係?

答:第七識為第六識的根,根與識互相依靠,共安共危,所以第六識無漏時,第七識也轉成無漏。

問:前五和第八識為何要到佛果位才能圓滿無漏?

答:前五和第八識,一轉無漏,就永轉無漏,所以因地中尚不能通到無漏。

問:為何如此?

答:第八識是總報主,因地修行尚未圓滿,還不能得到無漏,若轉成無漏,便是佛了,哪裡還能說在因地中。

問:前五識既然不是總報主,為何不能在因地中轉成無漏?

答:前五色根,乃是第八識的相分,第八識內見分既然尚未轉成無漏,外相分自然仍是有漏。

問:五根有漏,跟五識有何關係?

答:前面不是已說,根與識互相依靠,共安共危,如何就忘了。

問:七、八二識互為俱有所依,第七識已轉成無漏,第八識為何不轉?不是說根與識互相依靠,共安共危?

答:第七識要依賴第六識才能轉成無漏,尚且無力自成,又如何能使第八識轉成無漏?好比羸弱人需依仗他人力量,自己才能起來,又豈能助他人行走。

問:無漏的第七識是否能自己斷惑?

答:不能斷惑。

問:為何不能斷?

答:入人法空觀的第六識斷人我二執後,才能引發無漏第七識,第七識哪裡能自己斷惑?

問:無漏的第七識是否能實證真理?

答:也能實證真理,因為有根本智的緣故。

問:無漏的第七識是否能夠向外緣?

答:也能向外緣,因為無漏識融通無礙的緣故。

問:六、七二識緣第八識時,六、七識從第八識的本質相分所變生的一分影像相分,不知第八識也能緣嗎?

答:不能緣。

問:為何不能緣?

答:那只是六、七二識的親相分,所以第八識不緣。

問:第八識為何不緣?假設能緣,有何過失?

答:第八識若能緣六、七二識的親相分,那就是心外取法了。

問:見分是能緣心,能夠自緣嗎?

答:不能自緣,好比手指不能自觸、刀子不能自割一樣,見分豈能自緣呢?

問:手指、刀子是有形質的色法,怎麼能例同無形質的心法呢?

答:心法雖然沒有形質色相,但能緣與所緣間自有其分際界限,力量有限,僅只如此。

問:若無漏見分能夠自緣,則刀子應能自割,手指應能自觸,這豈不是力量不限,不只如此了?

答:有漏法生硬粗澀,可說有分際界限,果真就如刀指的比喻一樣。但無漏法圓融通達、無有障礙,怎麼可以當作一樣來責問?

問:為何融通無礙就能超越常情?

答:你這樣責問,就好像一隻微小的蟭螟蟲,不相信有幾千里大的鯤鵬存在一樣。

(全文完.出自《相宗綱要》)
【圖說】第七識為第六識的根,根與識互相依靠,所以第六識無漏時,第七識也轉成無漏。


【前期連結】八識業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