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到優波毱多尊者的住處,五體投地,長跪合掌,稟告尊者說:「尊者!您可能不知道,我做了很多缺德的事,從如來在菩提樹下成道,乃至涅槃,我多次惱亂如來。」
尊者問魔王:「你做了什麼事?」
魔王回答:「從前佛在婆羅門的聚落乞食,我掩蔽眾人的心,讓他們不知道佛來乞食,因為無人布施飲食,佛只有餓肚子。當時佛還說了偈頌:『快樂無著積,身體安輕便。若能於飲食,心不生貪著,其心常歡喜,猶如光音天。』」
魔王又說:「我又曾在耆闍崛山化作大牛,破壞五百位比丘的鉢,只有佛鉢飛在虛空,未被破壞。後來我還化作一條龍,纏縛佛身七天七夜。而佛臨涅槃時,我化作五百輛車,擾濁河水,害佛沒水喝。」
最後魔王說:「簡略的說,我一而再,再而三,有數百次觸惱佛;如來慈愍,從未用一句惡言輕毀我。而您是阿羅漢,連一點悲忍心都沒有,在天人、阿修羅面前毀辱我。」
尊者說:「波旬啊!你太無知了!拿我這聲聞跟如來比較,就像拿芥子跟須彌山來比啊!你以為螢火之光等於日月?一滴水同於大海啊?聲聞怎麼會有如來的大悲!佛因大慈悲,故不整治你。聲聞與佛不同,因此我來治你。」
魔王說:「您以何因緣要治我?從佛還是忍辱仙人一直到成佛,我對佛所作的一切惱亂行為,佛永遠慈愍相向而不加害我。」
尊者說:「你以不善因緣,對佛起惡心,這個罪業累積下來,佛不責備你。為什麼呢?佛的用意是讓我來調伏你,使你對佛生出信敬心;由這個信敬心,可以不墮三惡道。因為如此,佛從最初就不曾對你說一句惡言,一直對你懷著悲心。佛這般善巧方便,要令你生出信心,由這一點點信心因緣,最後得入涅槃。簡言之,你若對佛生出小小的信心,用這分信心,你過去屢次惱亂佛的罪業,可以全都消除。」
魔王聽到尊者這麼說,身心舒暢,就像迦曇花樹發芽成長那麼快速,從根到莖,很快長出條枝,高興得全身的汗毛都豎起來。他開心地想:佛真是大慈啊!從菩提樹下直到涅槃,佛對我的慈忍,就如父母掛念兒女,一再寬恕我的過失。
魔王對佛法生出歡喜心,立刻起立,合掌稟告尊者:「您能使我生歡喜心,這是您的大恩。今天應當為我解除三屍之縛(注)了吧!」
尊者說:「應先讓你明白佛對你的用心,然後再為你解除。從今日起,直至法盡,絕不允許你惱亂比丘。」
魔王尊敬地回答:「當受尊教。」
(出自《阿育王傳卷第五》)
【注】五五五期:〈魔王也能醒悟除慢〉
(魔)往優波毱多所五體投地,長跪合掌白尊者言:大家汝可不知,我欲菩提樹下乃至涅槃,於如來所,多作惱亂。
(優波毱多)尊者問言:汝作何事?
(魔)答言:昔佛於婆羅門聚落乞食,我掩蔽眾心便不得食,佛以不得食故,即說此偈:「快樂無著積,身體安輕便。若能於飲食,心不生貪著,其心常歡喜,猶如光音天。」
復於耆闍崛山化作大牛破五百比丘鉢,唯有佛鉢飛在虛空,我更於異時化作龍形,纏縛佛身七日七夜。
佛臨涅槃時,我化作五百乘車,擾濁河水令佛不得飲。
略而言之,乃至數百觸惱,如來慈愍,乃至未以一惡言而見輕毀。汝阿羅漢無悲忍心,於天人阿修羅前,毀辱於我。
優波毱多答言:波旬,汝無知見,捉我聲聞比度如來,不可以芥子同彼須彌,螢火之光等於日月,一滴之水同于大海。如來大悲聲聞所無,佛大慈悲故不治汝。聲聞之人不同於佛,故我治汝。
魔言:以何因緣,我從忍辱仙人已來乃至成佛,所作惱亂恆見慈愍而不加害?
答言:有不善因緣,於佛造惡心,此罪雖積,佛不毀汝。所以爾者,意欲令我調伏於汝,使汝於佛得信敬心,由是心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佛以是事故,初不曾以一言毀汝,是故於汝恆生悲心;佛以善巧方便,欲使汝生於信心,由是少信因緣能得涅槃。略而言之,汝若於佛生少信心,以此信心洗除昔來數於佛所惱觸之罪,悉皆得滅。
魔聞是語,身心踊躍,如迦曇花樹從根次莖乃至條枝,魔王歡喜舉身毛竪,佛為大慈從樹王下乃至涅槃,慈忍於我如父母念子,原除我過。
魔王於佛法生歡喜心,即起合掌白尊者言:汝能使我生歡喜心,是汝大恩,今日當為我解是三屍。
答言:先當與汝作要,然後乃當為汝解之。從今日後至於法盡,更不聽汝惱亂比丘。
魔言:當受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