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學生南容,讀到《詩經》中〈白圭〉的詩句,一而再、再而三,反復讀誦。孔子知道南容慎言的美德,就將兄長的女兒嫁給南容。
「南容三復白圭」,「南容」,姓南宮,有時單稱「南」。名适,或是縚。字子容,所以本章稱呼南容。「復」,反復。「三」,古人從三算起,代表次數很多,不只限定三次而已。「三復」是多次反復,而且南容更是終身讀誦。
「白圭」,白色的長條形玉石,頂端呈三角形或圓形,下面方形。古代重要典禮時,貴族手持不同的白圭參與,代表尊卑不同的爵位。此章白圭是指《詩經‧大雅‧抑》篇的四句詩:「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潔白的玉器有了瑕疵,尚可以磨治而完美無瑕;但說出的言語有了缺失,就駟馬難追無法改變。南容反復讀誦這四句詩,心中戒慎恐懼,外在的表現更是謹言慎行。
另外在《大戴禮》中,也記載南容的行止「獨居思仁,公言言義」,一個人獨居時,心中所想的都是對人親厚的事,在公眾場合發言,必定合乎正義,不自欺己心,也不欺騙他人,是位表裡如一的有德君子。
東晉書法家王獻之,與父親書聖王羲之並稱「二王」。有一次,與兩位哥哥王徽之及王操之拜訪謝安。歷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就是謝安指揮晉朝以寡擊眾贏得勝利,奠定了南北分治的安定局勢。此次拜訪中,兩位哥哥說了許多話,內容盡是世俗瑣事,而獻之只恭敬的向謝安問候寒暄幾句,就靜靜聽大家講話。
等到王家三兄弟離去後,還在座的客人就請問謝安:「三兄弟哪一位比較優秀?」謝安回答:「最小的。」客人追問如何斷定?謝安說:「古人言:『吉人之辭寡』,吉善的人慎言不多話,獻之穩重少話,可以從此看出。」後來,有一次徽之和獻之共處一室,家中突然起火,徽之張皇失措拔腿就跑,連鞋子都忘了穿。而獻之卻從容不迫,呼喊左右扶他離開。由此看出謝安識人無誤。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ㄑㄧˋ之」,「妻ㄑㄧˋ」,將女子嫁為人妻,「妻」字原意是妻子與丈夫平齊,不分高下各盡本分,做到夫義婦順互相扶持,建立和諧的家庭。孔子有位同父異母的哥哥叫孟皮,孟皮的女兒已屆適婚,孔子看中南容謹言慎行的美德,就做主為他們完婚。結婚大事不只男子選擇女子,女子一樣要慎選男子。為了齊家,選妻選夫都重在品德,不在錢財地位或外表美貌。
「謹言」是本章學習的重點,平時存心要仁厚,一開口說話要謹慎。不管在外與人相處,或是居家親人互動,當知「口為禍福之門,話要經一番考慮再說」,說話是終身學習的功課!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