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之道:愛惜資財 
●治煩


「藉訓蒙之所入,以給一家口食,必通計一歲所入,以為日用之所出。若止顧三日而浪用去之,於是所入不足以供一歲之食,勢必借貸或干與外事。余見史書中,每稱『不計家人生產』,此最足誤人。聖人治天下,首在於養。孟子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士無恆產,假舌耕以為俯仰之資,不能愛惜此資,何恆心之足云?」
(清‧焦循《里堂家訓》)

靠教學的微薄收入,維持一家人生活,就要精打細算,衡量一年的收入,分配每日的支用。若三天兩日,便隨意揮霍,如此一來,當年的預算必然不夠,難免要向人借貸,或者兼外差。

我讀過的史書中,往往有讚譽「不為家人打算,不計較金錢財物」的人,這種想法,最會誤導人。

聖人治理天下,首先要照顧人民的生活。孟子告訴梁惠王:「沒有營生的產業,仍能保持學道的心志,那只有士君子。」讀書人不從事營利生產,只倚賴教學收入,若不能愛惜這點資財,還有何恆心可言?


【前期連結】齊家之道:貧家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