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教觀略說講記(四十三)
●吳希仁講述 ●智光 懷德整理

(點選講表可放大)
別教的修證次第

接著介紹別教從修因到證果,乃至六即階位的詳細修證次第。《教觀綱宗》本文云:「開示界外鈍根菩薩,令修次第三觀,出分段變易生死,證中道無住涅槃。亦於當教自論六即。」

別教是界外教,所謂「開示界外鈍根菩薩」,是相較於後面圓教的利根菩薩而言。「令修次第三觀」,就是得先修空觀、次修假觀、後修中觀,依次第而修行,這是說明別教的修因,是修的「次第三觀」。而修行的結果,則是「出分段變易生死」,可出離分段、變易兩種生死。修空觀可了分段生死,修假觀、中觀可了變易生死。參考(甲)表──次第三觀。

先修空觀

「先修空觀」,空觀有「析空觀」、有「體空觀」。最初的十信位,即修十種信心的菩薩,修的是析空觀,彼了達諸法因緣所生,所以無常、無我,此正式運用生滅四諦伏見思惑,如此即可開發伏忍智。在《仁王般若經》中,依菩薩伏斷煩惱的淺深階位,列有「五忍」位,曰: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寂滅忍。「忍」就是一種定慧的力量,第一「伏忍」,就是能伏住見思惑。所以這裡說「發伏忍智」,意即能開發五忍中的伏忍智慧,這是最初的十信位菩薩。

若進一步到十住位的菩薩,便修「體空觀」,體達諸法如幻如化,當體全空,悟入真諦,如此即可開發第二「信忍」智,即能成就真正無漏的信心,以此破除我執,斷見思惑,證「一切智」,而了「分段生死」,出離六道輪迴,如此即可得到位不退。

次修假觀、中觀

其次「修假觀」,此指的是十行位的菩薩,彼從空而入假,廣學四教四門,遊戲神通,而行六度萬行,度化眾生,以此證得「道種智」,這是菩薩化導眾生的智慧,可斷「塵沙惑」,了方便土的「變易生死」。

最後「修中觀」,在十地之前有十回向的菩薩,即已開始修中觀的前方便,也就是藉著修習空觀和假觀的經驗,進一步研習「中道觀」,伏根本無明惑。前面修空觀和假觀,尚屬於助緣,名為「緣修」,待其藉空假而修中觀,即為「真修」。

別教是次第教,沒有經過前面空、假二觀,便無法修中觀。十回向的菩薩便已開始學習中觀,他用的是了達但中佛性之理的智慧而修中觀,直到登上十地,就「證道同圓」,證道上與圓教相同,即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此時便了解圓融中道(圓中),證一切道種智(又名一切種智),斷根本無明惑,了實報土的變易生死。

出二種生死 證無住涅槃

所謂了實報土的變易生死,詳細的說,同時也分證常寂光土。實報土與常寂光土,一是事土,一是理土,原本「理事不二」。所以菩薩的無明是一品一品的破,法身的三德是一分一分的證,實報土的變易生死,分證位是分分破、分分證,到最後是屬於上上品的實報,亦即上上品的寂光,便究竟成佛了。《綱宗》云:「出分段變易生死,證中道無住涅槃」,正說明別教的證果。

別教菩薩所證的涅槃與小乘不同,小乘與真諦理相應,名真諦涅槃,講的是一切皆空,所以二乘人最後是灰身泯智,只剩下一寂滅無為,故名偏真涅槃。這在大乘眼中,其實是掉入了涅槃坑,他不知自己已在三界外的方便有餘土,有了意生身。有緣的佛菩薩就在那裡等他,對他講述別教、圓教的道理,讓他回小向大。

別教是大乘法,他所證的涅槃與中道佛性、中諦相應,所以不住空、也不住有;換句話說,別教的佛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因為他能夠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故在《梵網經》中,釋迦牟尼佛自云:來到娑婆世界示現八相成道、度化眾生,已經八千次了。佛若是執著所證的涅槃,就不會來示現入胎、出胎、八相成道。故所謂「無住」,是不住空、有,不住生死、涅槃,此是徹底的大涅槃。

(待續)
(圖說:釋迦牟尼佛自云:來到娑婆世界示現八相成道、度化眾生,已經八千次了。佛若是執著所證的涅槃,就不會來示現八相成道。)

【前期連結】天臺教觀略說講記(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