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采風 ●編者

求人過

見人修養品德,受到稱譽,便設法找他的過失,這是心懷忌妒,道心薄弱。見人有著作,就極力挑剔過失,也是如此。這類人不知「聞一善行,覽一好書」,皆應隨喜讚歎,反而去掩蔽滅絕,這是什麼居心?如果,此人德行是偽裝的,書是邪書,世間自有公正言論去明白責斥。也不應半褒半譏,倚付隨順取悅人。(明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

先要做一個人

大提琴家馬友友,引用十五歲參加大提琴前輩卡薩爾斯的夏令營時,卡氏所說過的一句話說:「大師教我們,首先要做一個人,再來做一個音樂家,然後才是做一個大提琴家。我將這句話當成座右銘,我看自己就是一個人,時時想到做人的責任是什麼。」(《聯合報•馬友友將持續民族音樂采風》)

博士買驢

洛陽的崔浩等四位儒者,好以經典治國,博學多才聞名,被譽為上品賢哲。以外的多是田野清閒人,言語鄙陋,風節操守粗魯固執,無有能耐。問他一句卻答數百句,求個主旨也漫無歸趣。如鄴下諺語所云:「博士買驢,寫三張契約,未有一個驢字。」讓這等人當老師,令人氣結。(《顏氏家訓•勉學》)

愛樂精神

雪公云,《華嚴經》:「愛樂諸佛本所修行」,愛即不捨,樂者不疲乏。例如,樂此不疲愛女色者,明知亡國猶不能捨。樂於賭博者,疲死猶不足惜。學道有此愛樂精神,必然成就。念佛執持名號,必得愛樂執持。


【前期連結】明倫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