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開神秀.地藏垂跡
──蓮華佛國祈願行(中)
●始覺

【圖說】月身寶殿橫匾: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三、靈山開九華:肉身菩薩的傳奇

人皆盛傳九華山有靈氣,「靈」在何處?耐人尋思。

聽當地導遊說,九華山一年三百多天有三分之一是陰雨綿綿,霧氣繚繞,因此旅館房間的被子也脫不了溼氣。正值盛暑,天氣百變,最令人擔心的便是午後山區雷陣雨,所以朝聖者都是清晨就開始沿著陡峻的山間石階路,拜上天臺正頂。

行腳山間,環望雲海之中,怪石紛呈、古木森森、山花爛漫,若隱若現,還真有幾分「靈氣」!不過「山不在高,有佛則靈」,九華山在四大佛教名山之中,最殊勝特別的恐怕在於「肉身菩薩」代代輩出了。

我們一行人參觀完化城寺後,隨即穿過九華街區,沿著化城寺西面的神光嶺頭,循著陡峭的石階直通供奉金地藏真身的月身寶殿。相傳元初詩人有一首七絕:「八十四級石頭路,五百餘年地藏墳。風撼塔鈴半天雨,眾人都向夢中聞。」說的就是「金地藏塔院」。因為寶殿是在明朝時以宋代塔院為基礎,建殿護塔,明神宗御賜匾額一塊,題名護國肉身寶塔。寶殿南門門楣上一橫匾,刻有民初黎元洪大總統題寫的「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頌揚地藏王菩薩的廣大慈悲、深誓願力。

為何這座寶殿讓歷代領導人如此敬重?據史書記載,唐貞元十年,也就是僧地藏圓寂後的第三年,僧徒打開他坐化的石函,只見其「顏面如生,兜羅手軟,骨節有聲,如撼金鎖」,印證了佛經中所說「菩薩鈎鎖,百骸鳴矣」,於是眾人更加確信新羅僧金喬覺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以其大悲願力留肉身不壞,以接引後世眾生,於是為他裝金建塔,以供信徒瞻禮朝拜。

或許因為地藏菩薩留肉身以度世,所以九華山歷來高僧留肉身者不少,只是有些在文革期間遭毀壞。我們此行朝禮的就有三尊肉身菩薩,其中歷史最悠久的是百歲宮的無瑕和尚,他是河北人,由五臺山、峨嵋山,輾轉來到九華山摩天嶺結庵禪修。今望摩天嶺插霄峰巔,海拔八百多公尺高,寺院凌空矗立,雄偉壯觀,我們一行是乘坐地軌纜車而上。

據說當時無瑕和尚在此處閉關苦修,刺舌血、羼金粉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一卷,歷時二十八載完成,現存七十九卷保存於化城寺藏經樓,為九華山鎮山之寶。老和尚一百一十一歲圓寂後,三年開缸,顏面如生,被徒眾裝金供奉,崇禎皇帝還敕封為「應身菩薩」,相傳應是金地藏之化身。

【圖說】崇禎皇帝敕封無瑕和尚為「應身菩薩」。

更神奇的是,清康熙年間寺廟毀於火災,這位應身菩薩抬手擋住了蔓延的火勢,保住後殿。所以今天見到的「應身菩薩」維持著「左手微抬」的姿勢。一代高僧生前刺血為墨、書寫經典,不惜身命,精勤若此;圓寂後肉身顯靈,歷祝融而倖存,若非菩薩應世,何能致此?瞻禮之間,每覺佛菩薩必不負人,感應力量不可思議!

隔天下午,一行人前往九華街區附近的通慧禪林,瞻禮九華山唯一一尊比丘尼真身。比起其他香客絡繹不絕的九華山寺,禪林幽謐,一條石子路直上,令人俗慮盡消。一樓便是「仁義師太生前行誼」的簡介,由於地陪介紹不多,仰慕之餘,很詳細地閱讀了她的生平。迎面而來彩繪的「師太德相」,兩旁對聯撰寫著:


出身名門覺悟世事遁入空門,
精進行持留金剛體昭示後昆。

仁義比丘尼,俗名姜素敏,一九一一年出生於遼寧省,後遷至吉林省,據傳是名門閨秀出身。一九四O年在五臺山顯通寺出家,曾入瀋陽中醫學院鑽研中醫,文革被迫還俗,投入戰場救治傷員無數。改革開放後,她再度赴塔院寺落髮出家,受具足戒。一九八三年朝禮九華山,入住通慧禪林,目睹古剎殘破,遂出資重建、修補塔寺。法師還開辦針灸診療所,免費為九華山一帶緇素二眾診治。

一九九五年法師圓寂,享年八十五歲,其徒遵照法師遺囑,三年多後開缸,果然肉身不腐,於是裝金供奉於禪林二樓大殿一側。這篇簡介最後的一句總結深深吸引了我:「心倘真無我,必能成菩提」;尋思之際,又見畫像右邊,以隸書放大書寫了仁義師太留下的法語:


末法時代念佛要緊;
不造惡因免受苦報。

左右兩相對照、呼應之下,頓覺義理豁朗:她離欲出家,行「布施波羅蜜」,以醫術為人治病;又在文革的摧殘破壞之中,修「忍辱波羅蜜」,挺身最危險的前線去救治傷患。期間始終不忘菩提心,開放後馬上又出家成為比丘尼,行財施恢復禪林舊制,晚年義診不輟,據說她開缸後右手微抬,眾人都認為是生前為人扎針治病的姿勢而嘖嘖稱奇!

觀其一生行持,正是「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的大悲心;而昭示後人「離相修一切善法」,正體現了她的般若智慧。從她留下的法語看來,勸末法行人「持戒念佛」,又是導歸淨土,其自修利他如此,實在令人讚嘆!

走上二樓大殿,禮拜比丘尼真身後,感覺到這簡淨素雅的一座禪林,雖然沒有巍峨的建築;但是仁義師太的開示與行持,如暮鼓晨鐘般迴盪在院落中,也敲醒了我的無明長夢。

(待續)
【圖說】仁義師太法語
【前期連結】天開神秀.地藏垂跡──蓮華佛國祈願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