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與六藝(下)
●三學

夫子博我以文

在《禮記.經解篇》,孔子說到各種經典的教化功能,以《詩經》、《書經》、《易經》、《春秋》為例來說明。

孔子說:「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勸諫君王時,臉色溫潤,性情柔和,不明白指出國君的過失,也不會嚴辭切責,這是善於詩教的人。學《尚書》有什麼好處?孔子說:「疏通知遠,書教也。」《尚書》一經,記錄古聖先王的誥辭誓言,經文只是略舉大綱而已,沒有繁密詳說,讀時若能疏通個中的關節,就能知道古帝王當時發生的事情。

深究《周易》的道理,孔子說:「絜靜精微,易教也。」可以窮理盡性,觀察事情能夠明察秋毫。孔子記載春秋各國諸侯朝聘會同時,用了許多褒貶的筆法;而且是按一定體例來編排歷史事件,所以孔子說:「屬辭比事,《春秋》教也。」熟悉《春秋經》,可以訓練撰文記事的能力。

【圖說】顏淵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聽詩知國政

六經中,《詩經》韻文是最容易入手的教材,因為《詩經》歌謠大多四字結構,句法整齊,又有押韻,靠著口授就可以讓弟子們琅琅上口。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詩經》三百零五篇,篇篇都是真情流露,毫無虛假,最能啟迪心志。

詩的用處也很廣泛,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可以興起高遠的志向,可以觀各國風俗,所謂「聽《詩》知國政,觀《易》見天心」,就是這個道理。外交場合,賓主之間以詩相互唱和,可以表達心意,又能凝聚群體向心力。還可以藉詩抒發牢騷怨言,使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熟悉《詩經》,便懂得如何事奉父母,如何在國君職場上盡心盡力。

孔門弟子學詩相當用心,例如子貢,隨口就引出《詩經.衛風》:「《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與孔子呼應,學習就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精益求精。子路對《詩經.邶風》:「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這兩句詩,分外契合,願意終身誦之,做個不嫉妒不貪求的正人君子。孔門弟子南容,常常吟詠《詩經.大雅.抑篇》:「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白圭玉器有一點瑕疵,還可以磨掉,人一旦說錯話,就挽回不了。南容反覆吟詠這四句詩,孔子認為南容是謹言慎行的君子,便將兄長的女兒許配給他。

知書以達禮

《書經》是尚古之書,匯集了從堯王到西周時代,各國古聖賢相重要的告誡文字,是解決各種政治問題的良方妙藥。孔子教學時,當然不會錯過這麼珍貴的教材。

例如有人問孔子為什麼不出來從政呢?孔子以《書經.君陳篇》的「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兩句話答覆來者疑問。孔子的意思是說:孝真是太好了!能孝順父母的人,一定能友愛兄弟。一個人只要能把一個家調理整齊,不就是辦政治嗎?

在《論語》最後一篇的〈堯曰篇〉,引用《書經.大禹謨》,將堯傳給舜,舜傳給禹的治國秘訣──「允執其中」,勉勵繼任者一定要誠信實在的執持中道,推行國政,古來二帝三王推行的政治都是這個辦法。根據歷代儒者的考證,這一段經文就是孔子說的。

觀易見天心

《周易》一經,人更三聖,世歷三古,孔子愛不釋手,曾經讀到「韋編三絕」,連接簡冊的牛皮繩子斷了好幾回,所以對《周易》有很多心得。孔子曾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再給我幾年,五年或者十年,在《周易》上用功,就可以沒有大的過失了。孔子作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上下、乾坤文言傳、序卦傳、說卦傳、雜卦傳等十種學《易》心得,後人稱為「十翼」,於《周易》道理的發揚,如鳥之雙翼,大有功勞。

《周易》講的是性命與天道之學,透過伏羲卦象、文王彖辭、周公爻辭,以及孔子的十翼,呈現宇宙人事當中的「易簡、變易、不易」的道理。這對心性之道沒有體悟的人,很難探觸其中深邃的《易》理。所以子貢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孔夫子講一般經典,我可以領略聽得懂,孔夫子談到本性天道的哲理,我就沒辦法完全理解了。

詩亡然後春秋作

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一向是述而不作,唯獨《春秋》一經,是孔子親自執筆作的一部經。以魯國歷史為本,兼含其他春秋各國歷史,秉持嚴謹的態度,〈論語.述而篇〉云:「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劉氏《論語正義》認為這是孔子作《春秋》的原則。久遠發生的歷史,孔子輾轉傳聞,較近的是親耳傳聞,孔子選擇可信的部分記錄下來。最近的歷史,孔子雖親眼所見,孔子也要多看之後,才決定用那一部分。孔子藉《春秋》寓褒貶,使亂臣賊子有所畏懼。

《論語》一經,記載許多春秋當時發生的國際大事,例如「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請哀公出兵討伐。「崔子弒齊君」,齊國大夫陳文子有馬十乘,寧可拋棄離開齊國。鄭國制訂外交文書,要經過「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等四道手續。衛靈公因為會用「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衛國不致滅亡。至於衛靈公死後的父子爭國,齊景公晚年造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亂象,以及魯衛政情如「難兄難弟」等國際現象,孔子在教學時都會隨機談起,為弟子們點出聖人的獨到史觀。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六藝是立足社會的才能藝術,一個普通人要提升到有德有學的士君子,六藝是不可或缺的階梯。孔門這個極其特殊的學校,有善教的孔子,有好學的弟子,雙方師資道合,所以精通六藝的學生卓然可觀。

(全文完)
【圖說】孔子以六藝經典授徒,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
【前期連結】孔門與六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