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禮彌陀 步步絕娑婆.下
●念西

【圖說】道源老法師說,有敬佛之心的人,遇見佛像,焉有不拜之理?
諦閑法師坐拜如跪拜

諦老自述從前最喜歡拜佛,六十三歲時,患痰濕入筋絡病,不能坐立跪拜,但作觀想禮佛。後因體力漸衰,起立困難,不行跪拜,而行坐拜。心中觀想,若對西方三聖,恭恭敬敬,與跪拜一樣。

如果我們旅行在車船上,或病臥床榻上,不能身向西方,都可觀想拜跪,好像對著西方佛前而禮敬。依以上所說去實行,功德無量;否則,粗心慢拜,功德就少。為什麼?我心恭敬,則靈明覺性的佛心就能顯發出來。不恭敬,妄想多,妄想是眾生心,不是佛心。(見《十大願王別釋》)

虛雲老和尚禮佛精勤

虛雲老和尚,高壽一百二十歲,一生修復八十多處寺廟、六大名剎祖庭,若非有健康的身體是辦不到的!這與老和尚有豐富的拜佛經驗,應該有關係。

●禮萬佛懺三年

虛雲老和尚二十歲時,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當時父親在泉州,派人四出尋訪。老和尚隱居在山後巖洞,禮萬佛懺,不敢露面,時常遇見虎狼,也不畏懼。老和尚在山洞禮懺三年,後回鼓山任職事。

●三步一拜朝五臺

老和尚割愛辭親二十餘年,自謙道業未成,隨風飄蕩,心生慚愧,欲報父母劬勞之恩,發心朝五臺。於七月初一日由普陀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一直拜到五臺為止,歷時三年。

這其中,除為疾病所困,風雪所阻,不能拜香外,一心正念。禮拜途中,歷盡艱難,每每藉境驗心,愈辛苦處,愈覺心安。

●禮舍利超度慈親

老和尚自述,因為出生而無母,每次想起來便覺心痛。因此,一直希望往阿育王寺禮舍利,並燃指供佛,以超度慈親。每天從三板的訊號起,至晚間開大靜,每日定三千拜,除了殿堂,不用拜墊。

一天晚上,正在禪坐中,似夢非夢,見空中有一條金龍,飛落在舍利殿前的天池內。金龍有好幾丈長,金光閃耀。老和尚騎上龍背,隨即騰空到一處山水秀麗的地方,樓閣宮殿,莊嚴奇妙。見母親在樓閣上眺望,老和尚即對著母親大叫說,「請騎上龍,到西方去」,龍就緩緩下降。夢即驚醒,覺得身心清爽,夢中境界非常清楚。老和尚生平夢見母親,就只有這一次。(見《虛雲老和尚年譜》)

懺公鼓勵念佛兼拜佛

懺公師父戒律嚴謹,弘揚淨土法門不遺餘力,鼓勵大眾念佛兼拜佛。道證法師受其影響很深,法師在病中寫了一本非常實用珍貴的《拜佛與醫學》。

懺公師父說,我們身體一百多斤,很沉哪!漸漸越拜越輕,拜得像在空中飄的時候,那是業障減少現象。不過,下手還得要至誠懇切,五體投地的拜。念念懺悔,就沒有妄想了,妄想都是我們的業障,所以我們念念求哀懺悔、念念求佛力加被。拜的時候,腳步要用力量,上身輕,比較好,在醫學上說,往腳上用力量、往腳上想,頭上的火能下降,於身體也好,上身輕也好拜。(見《懺雲法師開示集》)

道證法師病中拜佛

道證法師說,我生病不久,懺公師父就指示我,要我多拜佛,消除業障。為什麼說念佛、拜佛可以消業障呢?因為在拜佛時,心念要調整到「恭敬」而且「慈悲清淨」。口裡念佛就沒有其他的雜話,達到「言語清淨」。身體的動作是柔軟又謙和恭敬,可消除平日姿勢不良,所造成的壓迫、障礙。這樣身口意三方面都清淨恭敬,就可以消除過去自己身心行為製造的障礙,順便訓練「動中的安定」。

念佛不必拜佛?

現特摘錄有關拜佛的答問,讓大家更明了念佛與拜佛是同一件事。

:我們只要一心念佛就好了,不必再去拜佛。念佛的目的,在求一心不亂。設若一邊念佛,一邊拜佛,豈不令人分心動念嗎?而且「一法具有一切法」,只要一心念佛,自然具有拜佛的功德,又何必勞身累形呢?

道源老法師答:這話,乍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這種道理並不圓滿。若在「一法具有一切法」來講,則頗有道理。可是在「一切法即是一法」來講,這「道理」就只有一邊了。淺顯一點來說:

第一、念佛的人,沒有不拜佛的。因為念佛的人,對於佛都存有畢恭畢敬之心。有敬佛之心的人,遇見佛像,焉有不拜之理?設若不拜,必無敬心!既無敬佛之心,念佛還能念到一心不亂嗎?

第二、假若一種法門可以對治一切煩惱,則普賢菩薩又何必發十種大願呢?一願有一願的妙用,禮敬諸佛之願,其妙用在對治「我慢障」。假使只知念佛,而不禮敬諸佛,或雖禮而不敬,如是則「我慢障」未能伏除。具有「我慢障」的人,發心念佛,念來念去,會增加「我慢」的。例如有些念佛的人,自己覺到會念佛,會用功,便自以為了不起!於是以為別人都不會用功,便瞧不起別人!這都是念佛念出來的「我慢煩惱」。急應以禮敬諸佛之法對治之!

最後,吟詠中峰禪師《懷淨土詩》,一首禮佛詩偈:


青旦黃昏禮懺摩,低頭泣告老彌陀;
輪迴六趣知多少,誓欲今番出網羅。

好一句「誓欲今番出網羅」!大眾互勉之!

(全文完)
【圖說】拜佛時,身口意三方面都清淨恭敬,就可以消除過去自己身心行為製造的障礙。
【前期連結】彌陀禮彌陀 步步絕娑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