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教觀略說講記(四十八)
●吳希仁講述 ●智光 淨業整理

(點選講表可放大)
別教十信位

第六是進一步修「不退心」,怎麼不退呢?是「定光不退」,光就是一種智慧。前面又修慧又修定,來到這裡,定慧互相幫助,大概就可以得到不退轉了。

從前舍利弗修大乘法,經論裡面講到他修到第六的不退心位,碰到帝釋天變化了人來測試他,跟他乞討眼睛。舍利弗把眼睛挖出來了,帝釋還嫌這個眼睛臭。舍利弗就是因為這個因緣,認為行菩薩道不容易啊!我還是做自了漢,自己修行的好。一起這個念頭,從此五百世不聞大乘佛法!如此說來,怎麼說不退轉呢?

當知在第六「不退心」修成後是「似頂位」,我們研究過藏教,知道煖、頂這兩個位子都還會退。退到哪裡去呢?甚至退到三惡道去,退到地獄去。他雖然退,因為有四加行的善根,四加行又叫四善根,跟我們的退不一樣,我們一退那可能就永劫不復了,而煖位的人即使造了五逆十惡墮到地獄,很快就能再跳出來。受了那個苦,四善根的善根就冒芽,而且很快就斷惑證果。可見這裡的不退心還不是真正的不退,必得等修滿了十種信心,入了初住位,那才叫位不退,真正的是不退了。

第七種是「護法心」,「保持不失」,雖然得到前面的不退心,還須戰戰兢兢,如《金剛經》所說善護持、善護念,保持住道心,不讓它再散亂、再喪失。第八「回向心」,進一步回轉佛的慈光,向佛的地方安住,叫做「攝境向心」。亦即收攝一切外境,趣向定慧之心,而安住在中道佛性上,中道佛性就是佛的地方。

第七護法心是「似下忍位」,第八回向心是「似中忍位」。藏教到中忍位,要縮觀,減緣減行,七周減緣、二十四周減行,還要費大功夫。

第九「戒心」,修行人平常是依照律儀持戒,而一旦有了禪定功夫、開發智慧出來以後,戒律不持而持,那個戒叫做「定共戒」、「道共戒」。有禪定時,定中自然持戒;證到道果後,自然就持戒,所以說不持而持。「安住無失」,這裡的戒心已經有無作的戒律,雖然尚未斷惑證果,因為是依定慧而發,可以任運「安住」在戒律上,任運防非止惡。能夠「無失」,沒有什麼過失呢?不再墮入四惡道了,即三惡道再加上阿修羅道,而且也不會退失無漏心了。所以能修到戒心位,其實也就得到相似的「位不退」了。

第十「願心」,「發大誓願」,到這個時候戒定慧已到了相當功夫,遂發四弘誓願,遊歷十方,上弘下化。「似世第一位」,這相當於藏教四加行裡頭的「世第一位」。

十信位滿

那麼,修這十種信心,要多長時間呢?若修聲聞乘法,利則三生,鈍則六十小劫;若修緣覺乘法,要證辟支佛果,利則四生,鈍則是一百小劫。別教是獨菩薩法,真正學菩薩道,上弘下化,修十種信心,根據《大乘起信論》和《仁王般若》所說,必須要十千大劫。十千,就是一萬。一萬個大劫,那要經過多少百千萬生啊!

等修十種信心滿了,就可以入初住,在《起信論》叫做「正定聚」,屬於正定這一類的眾生、真正得到位不退了。在這之前,都還是屬於「不定聚」、或者是「邪定聚」。

研究了別教的教理,知道依通途法門要證得位不退,至少得一萬個大劫,從這裡才能真正了解淨土法門的寶貴,修淨土法門只要這一生,一旦往生,皆是阿毗跋致,都得不退轉,這是當生成就的法門。

(待續)
【圖說】舍利弗修到不退心位,帝釋天來測試,舍利弗把眼睛挖給他,被嫌臭,舍利弗歎行菩薩道不容易,因此五百世不聞大乘佛法!

【前期連結】天臺教觀略說講記(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