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史家司馬遷——孟嘗君列傳(下)
●王令樾

馮驩客君

後來孟嘗君安置門客分三等,上等稱代舍,中等稱幸舍,下等稱傳舍。代舍門客食肉乘車,幸舍門客食肉不乘車,傳舍門客吃糙米飯,僅免其饑餒,出入聽其自便。

早先時,曾有個叫馮驩的人,聽說孟嘗君好客,就穿著草鞋遠道而來,孟嘗君將他安置在傳舍。孟嘗君想聽聽他有何指教,馮驩說因家貧沒法生活而來當個食客。過了十天,馮驩撫弄著劍柄唱歌,感嘆吃飯沒有魚,孟嘗君就讓馮驩搬到幸舍。馮驩又感嘆出門沒車時,孟嘗君又把馮驩遷到代舍,進出都有車子坐。當馮驩感嘆沒法養家時,依據《戰國策》記載,孟嘗君派人送食用物資給他家中老母。故住了一年,馮驩沒再說什麼。

馮驩何以如此?真是為謀口飯吃而又貪心不足?其實馮驩是要看孟嘗君是否真正識人?對自己是否重視?當換到代舍,表示尊重後,馮驩就只等貢獻能力的機會了。

【圖說】馮驩撫弄劍柄、唱歌求魚,試驗孟嘗君是否真正識人,對自己是否重視。

孟嘗君當時正任齊國宰相,受封萬戶于薛邑。食邑的賦稅收入不夠養三千門客,就派人到薛邑放貸給百姓。由於年歲收成不好,借錢的人多付不出利息,孟嘗君很憂心,就詢問可派何人去薛邑收債。管傳舍的官吏就推薦馮驩,認為馮驩長相精明善辯,又是個長者,也沒別的技能,適合派他去收債。

馮驩接受委託到了薛邑,索得利息十萬錢,去釀酒買肥牛,然後召集借錢的人,帶著借錢契約前來。當日殺牛置酒,大家飲酒盡興時,馮驩就拿出借據一一核對,能夠付給利息的,給他定下還息期限;窮得不能付息的,取回他們的契據當眾燒毀。接著對大家說:「孟嘗君之所以貸款給大家,是給沒有資金的人提供經營本業的資金;之所以向大家收利息,是因為沒有錢財供養賓客。如今對富裕者約定日期還債,對貧窮者就去除債務,請大家開懷暢飲。有這等情義的封邑主人,豈能辜負、背棄他呢!」在座的人都拜了又拜,十分感激孟嘗君。

孟嘗君得知後極惱怒,責問馮驩。馮驩回答說:「如果不辦酒肉宴席,就不能集合債民而探知誰還得起錢,誰還不起錢。知道後方能令富裕的限期還債,至於貧窮的就不必催促還債,否則逼極了就會逃亡賴債,不僅沒法償還,而且還會使您有『貪財好利、不愛惜百姓』的聲名。我燒掉徒有其名的借據,廢棄有名無實的欠帳,是讓薛邑百姓親愛您而宣揚您的好名聲。」

孟嘗君明白其中的道理,收利息固然重要,收不到利息還壞了聲譽,豈不是更為不利。根據《戰國策》記載,一年後孟嘗君回薛邑,百姓出城到百里外迎接,這就是馮驩為他增加仁德聲譽產生的作用。

當孟嘗君被齊王免官時,門客陸續都離開了,只有馮驩為他策劃。馮驩載著禮物去秦國,遊說秦王快來找使齊國強盛的孟嘗君,以使秦國最為強大。秦王就派遣十輛馬車,載著百鎰黃金去迎接孟嘗君。馮驩則搶在使者前面趕回齊國,勸齊王趕快恢復孟嘗君的官位,並且增加封邑以表歉意,孟嘗君必定高興而接受。齊王照辦後,秦國使者只能轉車回去了。

馮驩去迎接孟嘗君回國的途中,孟嘗君感歎自己平常喜待賓客,有客三千多人,但是一旦被罷官,都離去而沒有顧念自己的。如今恢復,那些離去的賓客若還有臉面來見,就一定唾他的臉,大大羞辱他。

馮驩聽後就說:「物有必至,事有固然。有生命的東西就一定有死亡的時候,這就是『物有必至』。富貴的人多賓客,貧賤的人少朋友,這就是『事有固然』。天一亮,人們湧向市集,因為那裡有他們想要的東西。黃昏時經過市集的人,頭也不回的離去,不是人們喜歡早晨而厭惡傍晚,而是因為想要的東西市場中已經沒有了。同樣道理,身在官職人們就想投靠,失去官位而賓客紛紛離去,這也是很自然的事,不能因此怨恨賓客,而斷了他們投奔您的通路,希望仍像過去般對待賓客。」

孟嘗君聽後一再拜謝他的指正。馮驩算是門客中較優秀的,其所言也合乎情理,可惜仍是從相互利用著眼,而在利用中,難免所養門客是些趨炎附勢之人,由此看孟嘗君養客,真是不甚高明。

國破絕嗣

齊湣王滅掉宋國以後,愈加驕傲,打算排除孟嘗君。孟嘗君就到魏國,魏王很禮遇他,任他為相國。孟嘗君為了顯揚自己的名望與權勢,竟不惜聯合秦、趙、燕攻破自己的齊國。齊湣王逃到莒城,被淖齒所殺,後有田單復國一事。齊襄王即位後,孟嘗君中立于諸侯國之間,不從屬於任何一個君王。

齊襄王時,田文去世,號孟嘗君。其子爭相繼承薛邑,齊、魏兩國聯合滅掉薛邑,孟嘗君也絕了後嗣。孟嘗君攻破自己國家的不忠不義之舉,落得「薛邑被滅、後嗣斷絕」的下場,由因果而言,也屬必然。

史公評價

太史公說:「我曾經到過薛地,那裡民間多兇暴的子弟,風氣與鄒、魯兩地迥異。問其緣故?人們認為是孟嘗君曾經招來天下許多俠義及作亂犯法的人,薛地就有六萬多家。世間傳述孟嘗君樂於養客,並以此自喜,的確傳聞不假。」孟嘗君養士,影響薛地風俗,雖似題外話,但何嘗不是孟嘗君貪圖士多,而不在意人格、品德的結果所造成?如若是為國養士,放眼天下,那就要選擇賢能而有道義者,豈有來者不拒的道理?

再者,孔、孟聖人說得好,君子相交在於義而非利,相待以誠心而非利用,否則難免不一再出現樹倒猢猻散的局面。誠如宋末陳仁子所說,戰國四公子若是不以養士人數多為長,而是以人的品質為尚,能禮遇如孟子一樣的以仁義為正論的聖賢,對治理社會才有補益。

(完)
【圖說】孟嘗君被齊王免官,門客陸續離開他,只有馮驩在秦、齊兩國間為他奔波策劃、謀取地位。

【前期連結】孟嘗君列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