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教觀略說講記(五十)
●吳希仁講述 ●智光 淨業整理

(點選講表可放大)
別教十住位

第一住「發心住」:「修信行滿」,修十種信心之行,已經圓滿了。圓滿了以後,就發真諦理的慧解,心就可以安住在偏真的法性上面。

這跟藏、通二教的人又不同,別教在名字即就已懂得真如法性的道理,所以在這個時候對於中道法性的諦理,也就有相似的理解。因為他聽聞過這個道理,是屬於別教的種性,所以在發心住,不但住在真諦的空理上面,同時也相似的住在第一諦的中道佛性之理上面。所以他「創發大心」,創是指這時候才算真正開始發大菩提心,要上弘下化。前面他也懂得要上弘下化,但是到發心住已經斷了見惑,已經有所證,當然發的心就大不同,所以特別給他安「發心住」的名稱。

菩薩的十個階位,多數是配合菩薩的基本教法──六度法門,再衍生成十度法門來修持的。第六的般若度是實智,由實智再開發出後面四個方便權智:即方便、願、力、智,第十個智就是屬於權智。第六個般若度錯開來,就稱為「慧度」,慧度那就是指實智。一個是根本智、一個是後得智。菩薩大概都是配合這個十度來修行的。

第二是「治地住」,即治理心地,讓菩薩的悲智更增上。用什麼法門來治理心地呢?最直截就是持戒法門。在持戒時「常隨空心」,常常住在真諦的空理上面,所以能夠處處三輪體空;而「淨諸法門」,修其他的法門也都三輪體空,這就清淨了,因為能夠三輪體空,當然就不落世間的有漏印象了。如此行「布施度」時,三輪體空;行「持戒度」時,能輕重等持,輕戒、重戒都一樣持得清淨。乃至於修「禪定度」時,能動靜無妨,靜時可以入定,動時也可入定,這個叫做大乘定。

第三「修行住」,即更增長修中道的正行。如何修呢?「巧觀空有」,能夠善巧方便的來觀空觀有。觀空,因為已經證到真諦空理了;觀有,又懂得從空出假,志在度化眾生。所以能夠「長養眾行」,更進一步增長中道之修行功德。

第四是「生貴住」,生在非常尊貴的家庭裡面。這個生不是去投胎的生,生是解生,有解悟,懂得道理也是生;還有證悟也是生,這裡是指解悟的生。「生在佛家」,佛家有三種:一指菩提心的家,學大乘法,發菩提心,就入了佛家了,這是最淺的。二是大教王家,其次深入佛的教法,對於大乘的教法能夠解悟。佛是教王,對於大乘的佛法能夠理解,即是生大教王的家。三是法界家,即指證到真如實際,對於真如本性的道理,能夠證悟,那也叫生真如家。

前面第一住發心住菩薩,能生菩提心家;至於生法界家,必須等到登地的菩薩;現在第四住菩薩,是生的大教王的家,即對於大乘教法,已能以解悟,因此「種性」特別的「尊貴」,已經是大乘種性,所以叫做「生貴住」。

第五是「方便具足住」,既然生在佛家,就當學佛自度度他,所以會有很多的善巧方便,所謂「帶真隨俗」。已證到真諦空理,又能從空出假來度化眾生。而度化眾生時,很多的「善根」就可以「具足」,例如修六度行,前五度行,到這裡就已獲得相當的成就,所以叫做「方便具足住」。到這第五住的菩薩,已斷了欲界九品的思惑。

(待續)
【圖說】菩薩持戒時「常隨空心」,常住在真諦的空理,處處三輪體空,修其他的法門也都三輪體空。


【前期連結】天臺教觀略說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