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簡說(一九六):泰伯篇.第九章
●子圓


  泰伯第八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圖:宜倫

孔子說:「一般民眾,可以使他們依從聖王制定的禮樂制度實行;但是不要求一般民眾,一定要瞭解禮樂制度所蘊含的深奧義理。」

「民可使由之」,「民」,指冥昧不明白深奧道理的民眾。「由」,是用的意思,也就是依從實行。「之」,聖王所制定的禮樂制度,並非普通政事。禮樂制度必須因事制宜,通達人情,合乎天理。有德行、有君主地位的聖王,才有能力和資格制定。

「不可使知之」,「知」,是了解禮樂制度的內涵義理,《禮記•中庸》說:「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聖王制定的禮樂,是源自個人本身;在老百姓身上驗證;又參考了夏、商、周三代開國聖王的作法,也不會發生錯謬;建立在天地之間,也不違背天地的大德;質問過鬼神,也不會產生疑問;經過百世以後的聖人,也不會起疑惑。如此深奧不可思議的義理,面面俱到,豈能勉強一般民眾瞭解?

例如禮中要求子女盡孝,這是人人可行。至於盡孝可以解決許多煩惱,使人離苦得樂,甚至可以通達大道,成為聖人的義理,要一般民眾瞭解,更是強人所難呀!

現在是科技時代,電腦非常普遍,只要開機按鍵,即可解決許多問題。並不需要了解背後的程式如何設計,硬體的構造如何。這麼深奧的電腦專業,若要詳細說明,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恐怕是徒勞無功,加重負擔而已。

時下有人針對此章,批評孔子是愚民政策,實在是不瞭解聖王「先難而後獲」的仁者存心。制定禮樂制度,聖王自己得事先經歷各種困難,不辭辛勞,制度才可達到完善。完成公布後,民眾依從實行,就能安居樂業,享受祥和利益。

春秋時代,鄭國大夫子產剛任上卿,相當於宰相的職務,推行許多利民政策。民眾無知,因為一時不便,反而大罵子產,想和他拼命,不惜玉石俱焚。過了三年,鄭國百姓由動亂不安,漸漸轉為安居樂業,紛紛歌誦子產的恩德:「我有子弟,是子產教導的;我有田地,是子產增產豐收的。子產死了,誰能繼承他,呵護我們老百姓呢?」子產過世時,人民哀痛欲絕。孔子稱讚子產,是具有古代仁人愛護百姓的遺風啊!

學習本章,不能曲解聖人的用心,才肯依教奉行而始終不渝!

【圖說】聖王制定的禮樂,須面面俱到,其中深奧不可思議的義理,豈能勉強一般民眾瞭解?


【前期連結】論語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