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史家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下)
●王令樾

廉頗際遇

六年後,趙孝成王去世,太子悼襄王即位,派樂乘接替廉頗。廉頗大怒,攻打樂乘,樂乘離職而去,廉頗也出奔至魏國。

魏國對廉頗不能信任重用,趙國因為屢遭秦兵圍困,就想重新任用廉頗,但是傳說廉頗已老,吃飯少,體力不如以前。趙王就派使者去探望廉頗還能用否,廉頗的仇人郭開用重金賄賂使者,讓他毀謗廉頗。

趙國使者見到廉頗之後,廉頗當著他的面大量吃飯食肉,有如壯年人,又披上盔甲一躍上馬,表示自己還健壯。使者回去卻向趙王說:「廉將軍雖然已老,飯量還很不錯,可是三度起身去廁所,看來無法承受進食那麼多啊!」趙王認為廉頗老了,就不召他回來。

這就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典故由來。其中所顯現的是一個忠心老將,一心想為國帶兵出征的熱情,卻受困於實現無情,仇人陷害,君主不明,徒喚奈何!只能回首故國,黯然神傷。

廉頗後來被迎接到楚國做將軍,但是沒有戰功,他說:「我想指揮趙國的軍隊啊!」這足以說明他一心都在趙國。廉頗最終死在楚國的壽春,藺相如的墓在趙國 邯鄲西南六里,兩人最終有如此差異,也令人唏噓。

結語

太史公說:「懂得死的真諦,必然是個勇者,因為一般人不知死有重於泰山的意義,都畏懼肉體的死亡。其實不是死這件事困難,而是如何面對、對待這個死才是難事。當藺相如手舉玉璧斜視庭柱,呵斥秦王侍從的時候,就情勢來說不過是被殺,然而一般士人就因為膽怯懦弱而不敢這麼做。相如奮起勇氣,他的威力就擴及到敵國。回國後私下對廉頗退讓,於是聲譽比泰山還重,他面對智慧和勇氣,可以說是兼而有之,智勇雙全。」這篇論贊雖是在讚揚藺相如,然而反觀廉頗,其為國帶兵作戰,英勇無畏,何嘗不是勇者。他有錯而不怕改正,這也是種智慧與勇氣的表現。

《論語•陽貨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無義為亂,小人有勇無義為盜。」次章又說到「惡勇而無禮者」、「惡不遜以為勇者」。可見孔聖教導我們,勇的前提是所作所為要合理合義,否則自認為是勇,其實卻是以蠻力強爭強取,為非作歹,危害社會,只為滿足私慾,那就不是真勇了。

勇是需要有智慧的,是不違背禮義法度的,是遜讓而非強出頭的。所以錯用「勇」,比無「勇」更糟;更切莫將匹夫之勇,視為合乎禮義的真勇。

(完)
【圖說】廉頗,帶兵作戰,英勇無畏!可惜仇人陷害,君主不明,終老他鄉。


【前期連結】廉頗、藺相如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