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簡說(一九七):泰伯篇.第十章
●子圓


  泰伯第八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圖:宜倫

孔子說:「好勇無所畏懼的人,若厭惡貧窮,就容易作亂破壞社會秩序。這樣自私自利而不能忍受貧窮的人,太過厭惡他,他就會懷恨而作亂擾眾。」

「好勇疾貧,亂也。」「勇」,有膽量氣魄。「疾」,厭惡。厭惡貧窮不能忍耐,就放辟邪侈,不顧一切破壞社會。

人心總是喜愛富貴,厭惡貧賤,但是欲壑難填,永遠沒有底限。殷紂王用珍貴的象箸時,賢臣箕子就憂心國家將亡。果不其然,紂王不斷搜刮民脂民膏, 供他揮霍享受, 導致國困民窮, 最後周武王伐紂, 結束了殷朝政權。所以自古賢明的君主都提倡節儉,堯王在位時,「茅茨不剪,采椽不斲」,茅草蓋的屋頂不修剪,承接屋瓦的椽木也不雕飾,生活非常簡樸,而高尚的德行更受到百姓及後世的景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對於好勇疾貧的人,必須事先防微杜漸,所以「儉以養廉」就很重要了!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已甚」,太過。對人的批評及指責,要適可而止, 不可太過。「人而不仁」,不仁的人厚待自己,苛薄於人,常傷害別人。「好勇疾貧」,就是不仁而自私自利的小人。俗話說:「寧可得罪十個君子,不可得罪一個小人。」小人心量狹小,一得罪就懷恨在心永遠忘不了。所以對待不仁的小人,不能太疾言厲色, 嫉惡如仇, 千萬要包容,否則就會釀成天下大亂。明朝末年流寇張獻忠,貧窮時到處乞食,被女人用腳踢了一下,懷恨難消。後來造反,攻陷一城,就先剁女人的腳來洩恨。

東漢末年,桓帝、靈帝時,宦官干政弄權,朝綱大敗,年輕氣盛的太學生,群起上書批判,並與不屑與宦官為伍的在野處士相呼應,形成「清議」的浪潮,卻激起了宦官的反噬。誣陷朝中的賢良為「黨人」,被捕入獄的竟有數百人之多,校尉李膺、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都被殺害。最後衍生黃巾賊之亂,漢朝就注定走入滅亡之途了。

學習本章,首先磨練自己能安於節儉的生活, 不汲汲追求優渥的享受。更進一步, 培養包容的胸懷, 等待機會導正不仁之人的偏差言行。

(〈拜胙欲塗圖〉)
【圖說】叛臣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但也不會疾惡如仇。
【前期連結】論語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