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論講錄(九)
●簡智果講述 ●雪華整理

依經相廣明觀察門

第二大科「依經相廣明觀察門」,依淨土三經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報功德莊嚴相,詳細說明「五念門」之第四,叫「觀察門」。分二科:一、明依經教,有一首頌。二、列觀功德,有二十一首頌。

明依經教

先講「明依經教」。

論主天親菩薩說明:我現在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正報、依報的功德莊嚴相,並不是我現量所見、直覺所親證,也不是我內心妄作推測,而是依照釋迦世尊,在淨土三經中的言教而說的。我現在所說的話,都是依「聖言量」,隨順真理如法而說。


頌文:「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

「修多羅」有兩種:一是三藏之「修多羅」;一是十二部之「修多羅」。

三藏之「修多羅」是對律藏、論藏說的。梵語「修多羅」是經藏,「毘奈耶」是律藏,「阿毘達磨」是論藏。十二部有「祇夜」、「伽陀」、「修多羅」等。梵語「修多羅」是長行文,屬於散文體;「祇夜」是重頌文,「伽陀」是孤起頌,這二者皆是詩歌體。

太虛大師在《往生論講要》中說:三藏中「修多羅」是就廣義來說的,因為通於一切諸佛所契理、契機之教法故。十二部中的「修多羅」是就狹義來說的,因為單就文體來說故。

隋代嘉祥大師在《大乘玄論》也說:「修多羅」,有二種,直接記載佛陀言教,不計較文句、長短多寡為「別修多羅」,是狹義修多羅。又經文從「如是我聞」至「信受奉行」,為「通修多羅」,是廣義修多羅。

本論所說「我依修多羅」,依《往生論講要》說,這是指三藏中的修多羅,是廣義的修多羅或「通修多羅」。

「修多羅」梵語,此翻為「契經」。「契」有契理、契機二義,即佛言教「上契諸佛之妙理,下契眾生之根機」。「經」也有二義:「常」,三世不易。「法」,天下同遵。佛的言教萬古不變,是一切眾生共同遵循,通往成佛了生死的要徑。

「我依修多羅」,我弟子天親依照佛所說的淨土三經。

「真實功德相」,佛在淨土三經中所說的:阿彌陀佛大願大行、一切種智,成就變現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二報真實不虛的功德莊嚴相。

「說願偈總持」,我說了二十四首〈願生偈〉,來總攝持這些功德莊嚴相,不令漏失。

「與佛教相應」,我所說的這二十四首〈願生偈〉,與釋迦佛所說的教法是一致的,是相稱的。

曇鸞大師說:「相應者,譬如函蓋相稱也。」「函」是容器,「蓋」是容器蓋子,函大蓋就大,函小蓋就小,彼此互相配合,不相違背,沒有函大蓋小或函小蓋大之情形,叫「相應」。我天親所說〈願生偈〉二十四首頌,與釋迦佛在淨土三經中所說教法,也像「函」與「蓋」一樣,是一致的,是相稱的。

以上這一首偈頌,曇鸞大師說它有二種作用,一者,成「優婆提舍」,二者,承上起下。天親菩薩在佛滅度後所造的這一部著作,既是「依修多羅」又「與佛教相應」,符合「優婆提舍」定義,故稱為《往生論》、《無量壽經論》或《往生淨土論》。所以這一首偈頌有承「優婆提舍」的作用。

又這一首偈頌,處在上三門、下二門之間,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即成就前面三門:禮拜門、讚歎門、作願門,又發起後面二門:觀察門、回向門。

前面說的禮拜門,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讚歎門,一心稱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名號。作願門,一心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三門都是「依修多羅」,都是「與佛教相應」,與釋迦佛的言教相符合的。

以下二門:觀察門,即以智慧、正念觀察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報的功德莊嚴相;回向門,即願將造《往生論》、說〈願生偈〉功德,回向一切眾生,願與一切眾生同生西方,共證菩提。這二門也都是「依修多羅」、「與佛教相應」的,沒有一句話是自己妄作聰明、亂發議論的。

總之:這一首偈頌的作用在說明,論主天親菩薩所開示的這「五念門」,統統都是依聖言量,統統都是以聖人之言教作標準的,所以這一首偈頌很重要。

【圖說】「與佛教相應」,相應者,譬如函蓋相稱,函大蓋就大,函小蓋就小,不相違背。
(待續)


【前期連結】往生論講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