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簡說(二〇一):泰伯篇.第十四章
●子圓


  泰伯第八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圖:宜倫

孔子說:「不在這個地位上,就不要管這個地位上的事情,避免侵犯了他人的職權。」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謀」,指籌畫、討論研議。「不謀其政」,不是自己地位上負責的政務,不可干涉,籌畫研議。例如:警察局和法院同樣管理人民犯法的事,但是各有所司,性質還是不同,不可踰越自己的職權,干涉到他人的職務。

假使遇到對方誠意來求教時, 也只能說出原則。至於如何籌畫及進行的細節,就不便說出來,才不會造成不良的後果。就以孔子來說,魯哀公向他請教如何辦好政治?孔子只說「舉直錯諸枉」,舉用正直的人,將他安置在邪曲的人上面,並不明說何人該舉用?何人該調降?也不議論當時魯國掌權的三家大夫要如何處置才好。

本章也提醒君子要謹守「思不出其位」,所思考籌畫的事情,不可超出自己的地位,要用心用力在負責的職務。

明神宗 萬曆年間, 吏部郎中顧憲成得罪了皇帝,遭到革職而返回故鄉江蘇 無錫。顧憲成就與高攀龍諸賢良君子,聯袂重修東林書院,開啟講學風潮,提倡孔聖人的經學,崇尚氣節,激發良知,盛況空前。每年東林大會,四方景仰雲集而來的學者,竟有千人之多,大大提升了當時讀書人的凜然正氣。

但是這群聚會之士,對當時朝政的得失及在位者的批評,不假辭色,缺乏節制,就被朝廷歸為東林黨人。又加上羼雜了好空發議論之輩混雜其中,利用輿論嚴重干涉朝政,演變成朝廷與東林書院水火不容的緊張局面。

後來蔓延到明熹宗時,掌權的太監魏忠賢,受到東林書院排斥,就結合其他黨派的勢力,迫害東林人士,逼死為首的高攀龍,許多賢能之士也都遭到殺害。隨後,東林書院慘遭拆毀,講學中止。之後的明末政治,更在黨爭不斷、政治腐敗晦暗之中,難逃覆亡的噩運。

學了本章,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立場及分際,不可隨意替人出主意,好管閒事,要知所節制,才是君子有為有守的修養。

【圖說】魯哀公問政,孔子只說「舉直錯諸枉」,並未說何人該用,何人該降,也不議論三家大夫。



【前期連結】論語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