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簡說(二〇二):泰伯篇.第十五章
●子圓


  泰伯第八

子曰:「師摯之始,關睢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圖:宜倫

孔子說:「祭祀典禮時,太師摯帶領瞽人登堂唱歌開始,一直演奏到最後〈關雎〉等六篇詩,合樂結束,音樂自始至終都如此美好,充滿耳裡!」

「師摯之始」,「師」,指魯國掌管音樂的太師。「摯」,是太師的名。《周禮》規定太師在大祭祀時,帶領學音樂的瞽人登堂唱歌。

「關雎之亂」,「關雎」是《詩經》國風的首篇,其實包含六篇,有〈周南〉的「關睢」、「葛覃」、「卷耳」,及〈召南〉的「鵲巢」、「采蘩」、「采蘋」,用「關雎」作代表。「亂」是治理得有條理。樂曲進行中,有唱歌、吹笙交互吹唱,最後則歌、笙、瑟一起合奏,唱著「關雎」等六篇詩的樂辭,有條理的結束。

「洋洋乎盈耳哉」,「洋洋」美好的意思。「盈」充滿的意思。一場美好的音樂沁入心中,孔子由衷發出了「洋洋乎盈耳哉」的讚美之聲。

古代參加祭祀的讀書人,要先測試射箭,選取身端心平的人,再學習音樂,使性情自然平和,心術必定不亂,然後才參與祭祀。孔子也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以詩興起善心,以禮節制言行,以樂涵養性情,成就本性的善德。所以音樂的潛移默化,是成聖成賢必備的功課。

《孔子家語》記載,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有一次彈琴,孔子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冉有說:「仲由,不成材呀!怎麼學習亡國之音呢?」又說:「君子彈奏的音樂,溫柔中正,涵養生生不息的太和之氣,心中沒有憂愁,舉止不粗暴,這才是長治安定的音樂。小人彈奏的音樂,亢奮尖銳,充滿殺伐之氣,少了中正溫和,那是亂世的音樂。」

孔子又說:「大舜平民時,彈五弦琴,造〈南風〉詩,期望和煦的南風,解除百姓心中的鬱結,百姓財貨富足生活安定。大舜存心如此,推行的仁風德化,嘉惠百姓,成為眾人擁戴的天子。商紂王是天子,荒淫暴亂,愛好殺伐的音樂,落得亡國的厄運。仲由卻學習這種亡國的音樂,怎麼能保住他七尺之軀呢?」

冉有聽了孔子教導,轉告子路。子路感到耳中充塞了殺伐之音,於是不進食而靜思改過,不再彈奏音樂,瘦成皮包骨。孔子知道後,勉勵他:「仲由!過而能改,有進步呀!」

現今黃色音樂、熱門音樂滲入學校,我們雖無權更改,至少可以學習「四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自我改變,影響周遭的人。多多欣賞純正和平的音樂,涵養性情,這是可為之處。




【前期連結】論語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