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言安心】
豈有餓死的菩薩
●吳省常


因果的道理很幽微,要窮究並非易事。雪廬老人時時教人「但問耕耘,不問收穫」,便是把一團對未來成果的疑惑企盼,指向眼前可以致力的事上。

「買磚的,不買瓦」,金錢使用的分明,到如此境地!「人來樂捐,歡喜接受,不能去募!」雪公所創辦的聯體機構,向來不募勸。或恐資金不足,質疑於師,老人則答以「真心辦事,豈有餓死的菩薩?」看似不可思議,一路行來,的確有其效果。因為真心辦事,事辦好了,施主的信心也建立了,口碑遠比宣傳更快。

再者,接受樂捐,必須登錄分明,除收據憑藉外,亦將名單公布,務必昭信於大眾。敬謹於自家內心的廉潔,乃至指示修行,著重實際的操守。使用公帑,不可胡亂浪費,唯恐「因地不真,果招紆曲」,唯恐來日「披毛戴角還」。

雪公平日教導學生,除講因果的理致,更著重事實的指證:《陰騭文》、《太上感應篇》、《太上寶筏》、《歷史感應統紀》,皆所提倡。乃至講述歷史,於朝代的開創、中落、中興、完結,興衰存亡的來龍去脈,皆指向因果。

因果有「事」,該通三世,指證確鑿;因果有「理」,維繫人心,要在慎獨,雪公心中,不有深信,何能及此!

(摘錄《明倫》二八三期〈雪廬老人的精神與風範〉)
 圖:捷軍


【前期連結】片言安心:守口攝身意